在二戰中納粹把它泛政治化而偏離了它原始的意義
隨著現代考古學、和DNA分子生物學 比較語言學的發展
揭開了一個關於雅利安人長久以來一個不為人知的事實 現在我們知道了
俄羅斯南部的黑海平原和伏爾加河和第聶伯河流域之間就是這個亞利安文化的發源地
從前納粹的雅利安學說是認知完全錯誤的偽科學 是歷史上最大的一個玩笑
那是在科學技術發展不完全的時代的刻板印象 加上政治炒作出來的
跟據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研究 曾經一度被納粹看不起的斯拉夫人其實就是雅利安人
而這也是讓人感到驚訝的地方
而雅利安Aryan這個詞起源是古印度的梨俱吠陀 後來被納粹給污名化
而現代考古學界真正的學名是"歐羅巴-印度人種"
以改正二戰以後的稱呼 不再叫他雅利安人
過去學世界歷史和地理,對兩個問題無法理解,也沒人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一 是地理課本把印度人歸為白種人……老師的回答是,是的。我們表示很崩潰。二是說「納粹」自稱「純雅利安人」,而且「純雅利安人」的特點是金發碧眼;書上還 說,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500年入侵了印度南亞次大陸。那麼,今天的印度「雅利安人」後代和那些金發碧眼的「純雅利安人」是親戚?我表示很崩潰,很費解, 我估計和我存有同樣疑問的大有人在。我試圖搞清楚了這個問題,下面開始給大家吧:
翻開隨便一本歷史書上是這樣形容雅利安人的。他們是生活 在中亞的古代遊牧部落,他們馴養馬匹,他們駕駛馬拉戰車像世界各地遷徙,公元前2000年左右,他們中的一支遷徙到小亞細亞,建立了文明古國赫梯,這個國 家在世界歷史上延續千年,在公元前1400年開始於埃及的第18王朝到20王朝長期對峙,展開對敘利亞的拉鋸式爭奪,並且,他們被認為是世界歷史上發明並 最早使用鐵器的民族。
公元前1500年,他們的另一支越過白雪覆蓋的帕米爾高原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了古代印度達羅毗荼人建立的文明,開 創了燦爛的古代印度吠陀文明。幾乎與此同時,他們的另一支佔領了伊朗高原,稱為米底人、波斯人的祖先,是他們終結了文明古國巴布倫,並開創了歷史上第一個 世界意義上強大的帝國,波斯帝國。比這更早的時代,他們還從小亞細亞進入愛琴海創造了邁錫尼文明,並隨後開創了古希臘文明的輝煌時代,並通過羅馬帝國達到 了他的最高峰。
他們中相對較晚的一群人,從公元前2世紀左右進入歐洲北部,並最終征服了不列顛……
讀到這裡,乃們已經發現,這群人足夠誇張了,幾乎世界文明史上大半的古代文明都跟他們有關,或者是他們創造的了,但是這僅僅是事情的一半。
另 一半就是,20世紀40年代,一群自稱最純粹的雅利安人的後裔發動了有人類歷史以來最殘酷最大規模的人類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且有計劃有組織的對與 「雅利安人」對立的「劣等種族」的代表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而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80年代的南非,包括上世紀60年代以前的美國在內的所謂白人世界,白人 至上主義與種族隔離、種族歧視種種表現中,都有「雅利安人」的陰魂!估計看到這裡大家已經暈菜了,但是這個事情卻不是幾句話能夠說清楚的,為此我們要迂迴 前進,給大家做一些必要的知識儲備和鋪墊。如果你足夠猛,可以跳過第一部分直接看第二部分。
一、前傳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們先從解剖一隻跟雅利安人類似的麻雀。這只麻雀的名字做「吉普賽人。」
早期歐洲歷史中出現的吉普賽人是這樣子的:
1417年的一天,德國盧尼堡的居民發現了一群奇特的不速之客,為首的騎著高頭大馬,手牽獵犬,服飾華麗,一副貴族模樣,一大群衣衫襤褸的人徒步緊隨其後,隊伍的末尾,是一些坐在大篷車裡的婦女和小孩。
這些人自稱來自埃及,正要去羅馬朝覲教皇。他們的首領自稱「公爵」和「伯爵」,並講述了他們曾經遭受的不幸經歷:他們世代居住在北非,安分守己。很久以 前,他們被一些基督徒征服,因此受洗信仰基督教,但後來他們穆斯林征服,被迫改信伊斯蘭教。歐洲基督教界為此極為震怒,興師征討,認為這些人離經叛教,必 須舉族遷往羅馬,得到教皇赦免後,才能重新獲得土地,否則只能永遠漂泊下去。故事讓盧尼堡人同情,他們盛情款待了這批虔誠的懺悔者。離開盧尼堡後,這支隊 伍繼續在歐洲漫遊,一路上重複自己的悲慘故事博取同情和支持,同時靠給貴族算命和偷盜來維持生計。
也許是受這個朝聖故事的影響,從那時起,許多歐洲人便稱他們為「吉卜賽人」(Gypsy),可以看出,這個詞與「Egypt」一詞的親戚關係。這一稱謂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逐漸成了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對他們的稱呼。
一 些吉卜賽部落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在古埃及,吉卜賽人與猶太人共同生活在尼羅河畔。猶太人一心想要離開那裡,可執拗的上帝卻故意使法老的心變得冷 酷異常,不允許猶太人離開,但是,在吉卜賽人的勸說下,法老最終同意了他們的遷徙。可是讓法老意想不到的是,猶太人在上帝的啟示下,偷偷地將全部財寶席捲 一空。幸災樂禍的上帝又去嘲笑法老的粗心大意,這使法老怒不可遏,於是迅速集合軍隊,親自帶兵追趕猶太人。
吉卜賽人對法老說:「不要白費 力氣了,上帝跟猶太人一條心,誰同上帝好,誰就總有理,再說也總該留個人在家裡照看爐火。」但這並沒能勸回惱羞成怒的法老。於是災難發生了,當猶太人走到 紅海邊時,就像聖經描寫的那樣,摩西用一根樹枝抽了抽海面,海水就讓出了一條路,使得猶太人從海底穿了過去,可就當法老的追兵趕到海底中央時,摩西又用樹 枝輕輕一拂,海水便頃刻問吞沒了法老的軍隊。吉卜賽人在岸邊倖免於難,準備返回家園。然而,上帝卻又颳起了狂風,將吉卜賽人吹得七零八落,遍及世界各個角 落。
由於長期以來對這個民族的起源、歷史不瞭解,人們往往給其冠以不同的名稱,例如,法國人就稱他們為「波西米亞人」(Bohemian), 在西班牙,他們被稱作希臘人(Greeks)、波西米亞人(Bohemians)、佛蘭芒人(Flemings)、新卡斯蒂恩人(New Castilians)等;在荷蘭,他們被稱為希臘人、希登人(Heidens)等;在北歐,他們被稱作韃靼人(Tartars),摩爾人 (Moors);在波蘭,他們曾被稱作扎拉西人(Szalassi)、菲利斯蒂尼人(Philistines)等;在斯拉夫語國家中,被稱為茨岡人 (Zigani)等等。
對於他們來自哪裡,一直沒有統一的答案,直到1763年的一天。當時,學神學的匈牙利學生斯特勞.瓦累認識了三個 印度馬拉巴的學生。在交談過程中,瓦累發現他們所講的語言同匈牙利當地吉卜賽人的語言非常相似。於是,他整理了一份馬拉巴語詞彙表,交給當地的吉卜賽人, 驚奇地發現他們可以說出詞彙中的大部分的意思。隨後的學者,通過對威尼斯吉卜賽人方言的細緻梳理,發現了吉普賽語包含的外來詞彙比例,包括意大利語詞36 個,英語詞150個,來自波斯至威尼斯間各種語言詞彙共有430個,而源出自印地語詞彙達到518個。
歐洲吉卜賽人最通行的自稱是「羅姆」(Rom),敘利亞和波斯吉卜賽人的「多姆」Dorn),在梵文中對應是「Doma」,現代印地語是「Dom」,意思是「靠歌舞為生的下等人」。
在 印度北部就存在著這樣一個古老的民族——多姆族,無論是在語言、習俗還是性格特點方面,都與吉卜賽人極其相似。印度古歷史學家加爾哈納在其《克什米爾大年 代紀》中,也有關於這個民族的記載。通過這些為數不多的記載,我們略可窺見多姆人的風俗習慣。他們善歌舞,但多將此作為賣藝的本領來維持生計,他們生活在 社會底層,大部分從事簡單而低賤的工作。由於居無定所,職業低賤。可能是艱難困苦的反覆錘煉,他們有極強的生存能力,對於居所、飲食等沒有太高的要求,隨 遇而安。
英國學者對現代印度多姆人又這樣的描述:「他們是生活在貝哈和西北省邦的流浪民族,許多生活習性與吉卜賽人一致,他們隨身攜帶著 破爛不堪的蘆葦帳篷,四處遊蕩,在鄰近村落的地方安營紮寨……有些多姆人會編織籃子、墊子等諸如此類的物品。在達蒂斯頓,多姆人口眾多,但仍然置身於社會 下層,充當樂師、鐵匠和皮革工人。」
同吉卜賽人一樣,印度多姆人也有相當一部分人當爐匠,他們帶著很簡陋的工具走街串巷,給人修理銲接器具,他們使用的工具都可以在吉卜賽人的歷史中找到痕跡。
通過比對分析,學者得出結論,吉普賽人的祖先就是印度北部的多姆人。對吉普賽人的起源發現過程不難發現,對比語言的相似性是發現吉普賽人起源的鑰匙。
這 個鑰匙的學名叫做——「比較語言學」。這個學問是近現代歐洲人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次很高。但是這門學科在中國卻鮮為人知,中國最著名的一位從事與比 較語言學研究相關聯的學者就是季羨林先生,不過戲劇性的是,同季先生的巨大名氣成反比的是,很少有人確切的知道他到底是干什麼的。
這樣一門重要學科在中國非常冷門,而更大的問題在於中國人對它的原理也很難理解。造成這種理解障礙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漢字。
漢 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還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或者叫做表意文字。除此之外其他文字都是拼音文字或者叫做表音文字。這個表意文字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它可以無視 語言的不同而獨立存在。神馬意思呢?我們知道中國的方言千差萬別,北方方言的代表普通話與江浙的吳音、廣東的粵語、福建的閩南話、客家話有多大的差別呢? 其差別遠遠大於意大利語與西班牙語的差別!但是我們卻可以無視方言的存在而都稱為——漢語。
總面積與中國相當的歐洲怎樣呢?大小語言有400多種。同樣,與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程度相當的印度,有200多種語言,官方語言18種,有16種文字要印在鈔票上!
對於語言問題,老外倒是比中國人看得清楚:
Chinese is not really one butseveral languages held togetherby a common script .
漢語實際上不是一個語言,而是同一文字形式掩蓋下的若干種語言
可以想像的是,如果沒有漢字,我們也採用拼音文字的話,像差別比較大的普通話代表的北方方言和吳音、粵語、客家話、閩南話,必然是不同語言,這個時候大家都不會因為自己只會一兩種語言而自卑了,掌握五六種語言的「語言天才」,中國人也可以有哦。
即使像普通話、湖南方言這種比較接近的方言也會漸行漸遠,最終成為不同的「語言」。比如我們知道,湖南話是「h」「f」,還有「n」「l」不分的,這樣漢字「湖南」,用拼音表示,湖南人會拼寫為「fulan」,與普通話的「hunan」是不是就是兩回事了呢?
如 果不幸,他們採用的是不同的字母體系,就像同為蒙古語的內蒙和外蒙,內蒙語採用的是傳統的藏語、滿語採用的八思巴文字母,而外蒙受蘇聯影響採用的是俄文字 母,那麼,外蒙內蒙同是操一種語言的蒙古族,也互相看不懂對方的文字,如果加上年代久遠,變音就會更明顯。我們知道如今的漢語跟幾百年前差別很大,有學者 認為客家話才是1500年前的普通話,那麼現在有幾個人能聽得懂呢?如果沒有漢字的存在,客家話早就會變成像「梵語」一樣的一門單獨古老語言被研究學習 了。
這時候大家可以發現了吧,比較語言學為什麼會在西方如此盛行而在中國無人問津,因為有漢字存在,即使漢語讀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文字3000年來卻變化很小,溝通無障礙,大家本就是一家,何須多此一舉呢?
但是,「比較語言學」對於採用拼音文字的世界,就太重要了,誰跟誰是近親,或是遠親都存在於這千差萬別的發音和變化的語法之中!
瞭解了比較語言蘊含的奧妙,我們可以回到正題,開始瞭解「雅利安人」究竟是怎麼回事了。
同 發現吉普賽人的來源一樣,「雅利安人」也是從比較語言中被發現的。發現之後呢,由於西方世界的不冷靜和自我膨脹的種族主義,「雅利安人」問題很快就脫離語 言學的範疇轉向了「人種學」。今天呢,過去盛極一時的「人種學」被完全推翻,被認為是沒有任何科學內容的錯誤理論。
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呢,「人 種學」主導的「雅利安人」問題實際上是先確定金發碧眼的北歐人是 所謂的「純雅利安人」,然後根據這個命題去尋找論據,這跟先認定一個人有罪,然後圍繞罪名去羅織罪證,是一個道理。但是在當時呢,也就是19世紀到二十世 紀,西方文明全世界自大到家了。人發達了有些自我膨脹這跟很容易理解哈,所以這個時候,很少有人在乎這些理論有什麼不「科學」的地方。就像有些暴發戶寫自 傳,我為什麼能這麼猛?因為我從還沒生下來就天降祥瑞,如此這般,等等等等……怎麼說都是人家的理,誰讓人家屌呢!
西方人的這種自我膨脹 式的得瑟卻最終釀成了巨大悲劇,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之後呢,因為被納粹德國用爛了,「雅利安人」這個詞就像我們很多的文革用語,被認為是不合時宜, 而被其他詞所取代。同時呢,過去那些不被重視的反對聲音開始成為主流,研究後很容易發現那些漏洞百出的種族主義「科學」是多麼荒謬可笑。
但是無疑的,這部分不光彩的歷史,也是「雅利安人」問題很重要的一部分不能迴避。
但是話說回來了,「雅利安人」被希特勒搞臭了,但是它真的就沒有「科學」的那部分嗎?全部是錯誤嗎?也不是。裡面仍然蘊含著很多神奇的地方,但是因為現在發現的考古資料並不充分,很多事情還是處在迷霧之中,卻也足夠勾勒和展現它的神奇。下面我們正式開講了:
二、「純粹的」雅利安人從哪裡來?
雅利安人,雖然這群人如此屌,但是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的絕大多數時間,我們卻並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人們對他們的「再發現」是在公元1786年的事情。
1784 年,英國人威廉瓊斯爵士受命擔任加爾各答法院大法官,此前,瓊斯已經是一位資深的東方問題專家,曾經將一些波斯語、阿拉伯語和突厥語作品翻譯成英文。這人 是個語言天才,他一生共學習過包括漢語在內的28種語言,精通希臘語、拉丁語、波斯語、阿拉伯語、英語、法語、意大利語。其早期著作有《波斯語法》,並翻 譯《穆罕默德的繼承法》。瓊斯赴任的時候,英國東印度公司正與莫臥兒帝國爭奪孟加拉省。
莫臥兒帝國的創始人,太祖巴布爾是帖木兒大帝的直 系6世孫,而母系是成吉思汗的後代,如果算上帖木兒自稱是蒙古大汗的合法繼承人這一層,巴布爾應該是正牌蒙古人的後裔,只是,是信奉伊斯蘭教並且突厥化的 蒙古人。不過這個莫臥兒帝國卻是採用波斯語作為王朝的官方語言。瓊斯正是因為精通波斯語才被委以重任的。因為當時,莫臥兒帝國勢力仍然凌駕於英國東印度公 司之上。但是,瓊斯到了印度以後很快發現多數印度人的語言屬於各個印度地區的土語方言,包括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而且多數人口信奉印度教的各個支 派,他們的宗教語言是梵語。也就是說,他精通的諸種東方語言仍不足以應付印度的語言環境。因為多數印度婆羅門教知識分子通曉波斯語和梵語,瓊斯開始學習梵 語,並創立了著名的「亞洲學會」。瓊斯深入研究梵語文獻,他翻譯的《摩奴法典》(Dharmashastra)成為英國殖民者統治印度的法律根據。
威廉.瓊斯爵士(Sir William Jones 1746-1794)
1786年2月2日,他在亞洲學會成立三週年上發表了著名的三週年講話,這個講話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下面這段話引用率極高,我也在這裡重複一下:
「梵 語不管多麼古老,它的結構是令人驚嘆的,它比希臘語更完美,比拉丁語更豐富,比二者更精練,但是與它們在動詞詞根方面和語法形式方面都有很顯著的相似性, 這不可能是偶然出現的,這種相似性如此顯著,沒有一個考察這三種語言的語言學家會不相信它們同出一源,這個源頭可能已不復存在;同樣有理由(雖然這理由的 說服力不是特別強)認為,哥特語和凱爾特語儘管夾雜了迥異的文法,還是與梵語同源;假如這裡有篇幅討論與波斯的歷史有關的問題,或許能把古波斯語加入同一 個語系。」
瓊斯的這段話把古印度的梵語和歐洲的希臘語、拉丁語拉上了關係,我們知道,拉丁語是歐洲語言之母,而希臘是歐洲歷史和文化的源 頭,歐洲語言的詞彙源自希臘語的詞彙數不過來。而哥特語和凱爾特語跟歐洲文化圈的關係更近了,英格蘭人、德國人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哥特人,而法語可以看成 是拉丁語和凱爾特語的混合物……那麼,瓊斯認為,梵語不但比拉丁語和希臘語更古老,還更完美、更豐富和更精練,那能說明什麼呢?那又預示著什麼呢?故事的 序幕拉開了,我們繼續八。
瓊斯的這次講話被認為是我強調的,非常重要的「比較語言學」誕生的標誌。瓊斯英年早逝,他的研究只是提出了一個 命題,怎麼解釋要後人繼續書寫。問題擺在西方世界面前,梵語,印度人的語言,不但比所有的歐洲語言更為古老而且還更好,這怎麼解釋呢?十八世紀的歐洲,無 論是日不落的大帝國英國,還是新興的強國德意志,他們都是源於日耳曼人,在公元前後,日耳曼人還是蠻荒部落,如何跟擁有輝煌燦爛古代文明的印度相提並論 呢?它就像一個暴發戶富人家突然闖進了一個來認親的窮親戚,落魄但是輩份極高。他的背景和輝煌家世是這個暴發戶富人所羨慕的,承認他是自己的長輩的話,無 疑會給自己加上貴族頭銜,讓自己身價倍增,但是現今這位窮親戚實在是過於落魄了,讓自己怎麼好意思說他是自己的長輩呢?況且他還長得那麼難看!!!到底認 還是不認,這是個問題!!
圍繞梵語認親的問題,歐洲人形成了三派觀點:一是認祖歸宗派,承認梵語、印度人是歐洲文化和種族的源頭。二是拒 不承認派,你想當我祖宗?放屁,我才是你祖宗,你N多年前逃出家門在外面跟人鬼混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現在看我發達了跑過來還想當我祖宗,可能嗎?誰知 道這麼多年你跟多少人鬼混搞成今天這個樣子!!三是和稀泥派,只承認窮親戚家混的還算看得過去的那一小部分人是親戚,其他大多數都算成親戚家的傭人奴隸, 而且還要說清楚的是——你認親可以,我也承認,但是我輩分比你大,你要承認,否則算我沒說,我們心照不宣啊,哈哈哈。
下面我們就具體八一八這三派的觀點哈。最先粗現的就是認祖歸宗派:
「所有事物,是的,所有事物,無一例外,都源於印度。」 ——弗裡德里希.施萊格爾
需要注意的是在瓊斯的時代,「雅利安人」一詞還沒有出現。這個詞彙的出現要歸功於德意志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先驅之一,詩人學者,弗裡德里希.施萊格爾。
1808 年,施萊格爾從古羅馬著名的獨裁者裘裡斯.凱撒的《高盧戰記》中,找到的一個日耳曼國王——「阿里阿費斯塔斯」(Ariovistus)。施萊格爾認為 「Ariovistus」中的 「Ario」這個詞根在希臘語中有榮譽的意思,可以和梵語中的「arya」對應。在梵文中「arya」一詞意思是高貴、高尚的意思,那麼這個「阿里阿費斯 塔斯」中的「ario」應該是日耳曼王族的一種榮譽頭銜。需要特別提醒一下,這個梵文形容詞「arya」(高貴的、高尚的)的名詞形態就是著名的 「aryan」雅利安了!「aryan」終於粗現了,歐也!!!!施萊格爾由此用這個「aryan」雅利安,來稱呼印歐語的共同祖先,歐洲人和印度人都是 「雅利安人」的後代!
客觀地評價施萊格爾的觀點,認為「ario」與「arya」存在對應關係是有爭議的,不過「aryan」一詞確實 存在與梵文和古波斯文獻,比如《梨俱吠陀》、《阿維斯塔》、以及大流士的《貝西斯登銘文》等,在這些文獻中「aryan」一詞被作為第一人稱使用。(這方 面內容,我們還會在下一部分仔細介紹的,這裡略過)
但是,這些古代文獻中,並沒有特定人種和部落的指代。注意!!!問題從這裡開始就偏離 了正確的軌道了,這是禍根的最初源頭。由於當時的「比較語言學」還處於萌芽狀態,對於「語言」和「種族」之間的關係,學者都沒有明確和清晰的概念,加上施 萊格爾等學者對於《梨俱吠陀》的偏頗解釋,使得很多人都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雅利安種族」,而他們就是雅利安語最早的使用者。
由此施萊格爾認為:梵文就是人類最古老的語言,而印度則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
這 種觀點應該說是相對客觀理性沒有偏見的,但是即使是事實人們情感上也無法接受。就比如,如果有人在豆瓣發一個朝鮮半島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會是神馬結果…… 只是類似的沙文主義情緒在我們這裡表現出來的是中華帝國的民族主義,而在西方世界表現出來的則是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那些西方種族主義者,跟我們這裡揚言 「核平日本」的腦殘民族主義憤青本質上是一類人。
施萊格爾的觀點不能被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所容,需知道,在那個時代種族主義是西方世界的主流思想,即使像托馬斯.傑斐遜和林肯這樣的人都是這麼想的。
「黑人不管是起初就是一個不同的種族,或是因時間和環境造成了不同,身心兩方面的天賦都比白人低等。」 ——傑斐遜
「我 相信白人種族和黑人種族之間的體質差異將禁止這兩個種族能在社會和政治平等之下共同生活。既然他們不能共同生活,他們在一起時就必須有上等和下等之分,而 我和其他任何人一樣,贊同把上等位置劃歸白人種族。」 ——林肯
可以想像,施萊格爾 這種欠扁的觀點會招來多少口水。於是一種彌合矛盾的抹稀泥觀點出現了。這種觀點的創造者是威廉.瓊斯之後最有影響的梵文學者——馬克斯.穆勒。有人把中國 家喻戶曉的季羨林大師稱為「中國的馬克斯.穆勒」,不過這位世界的馬克斯.穆勒在中國還真沒什麼人知道。不過這並不影響他的最著名假說家喻戶曉——就是雅 利安入侵假說。今天的世界歷史,這個假說還是作為與印度相關部分的正史被載入史冊的。
馬克斯.穆勒(Friedrich Max Müller 1823-1900)
這位德裔的英國著名學者是通過他對印度最古老的一部吠陀《梨俱吠陀》的釋讀得出的。《吠陀》的本意是知識的意思,是古代印度的思想智慧總結,古代印度文明又被稱為吠陀文明,文明的精華就是四部《吠陀》,其中最為古老的是《梨俱吠陀》,意思是智慧之詩。
《梨 俱吠陀》裡面,那些自稱雅利亞(Arya)的人,也就是之前的施萊格爾指出的雅利安人,這些自詡高貴的人,在戰神因陀羅、火神阿耆尼的幫助下,水淹或者火 燒「沒鼻子」、黑皮膚的野蠻人「達薩人」、「達休」人的城市,並把它們變成奴隸。《梨俱吠陀》中,這些高貴的雅利亞人已經懂得使用青銅等金屬,馴養牛、綿 羊、山羊、馬和狗。懂得使用馬拉戰車。
由此,穆勒提出了著名的雅利安人入侵的假說:公元前1500年,一支自稱雅利安(aryan)的部 落越過喜馬拉雅山入侵了南亞次大陸,由於他們懂得使用馬拉戰車,擁有先進的青銅武器,因此他們摧毀了古代印度達薩人建立的文明,給原始蠻荒的印度帶來了文 明的曙光,開創了燦爛的古代印度吠陀文明,並建立了延續幾千年的印度種姓制度,把被征服的達薩人變成賤民達羅毗荼人。
穆勒出生於德國,十 八世紀30年代之後在牛津大學擔任比較語言學教授。繆勒生活的時代,正是英帝國在印度統治最為輝煌的時期,但是他本人從未前往印度瞭解過印度文化。他認 為,印度人的語言從梵語演變而來,因此印度人與歐洲人的知識水平相當,或者比歐洲人還聰明,他們與歐洲人應當來自同一個種族,因此印度人和歐洲人應該是 「雅利安兄弟」。印度知識分子多半屬於高級種姓,很痛快地接受了穆勒的理論,因為這個理論將他們置於與他們的統治者至少在智力上平等的地位。這個假說儘管 千瘡百孔,但是至今在印度仍然不乏支持者,這也是它到現在還能留在世界歷史教科書上的原因。
穆勒認為他的聰明觀點,可以彌合西方世界在梵 文祖先問題上的鴻溝,拉攏印度上層的同時,讓英國對印度的殖民合法化,因為早在公元前1500年,高貴的雅利安人就征服了印度,今天只是再度征服而已。但 是穆勒的想法顯然太過一廂情願了。畢竟種族主義才是主流思潮,穆勒的抹稀泥思想在歐洲沒人買賬。
不過比起施萊格爾,穆勒的觀點已經向種族 主義又靠近了一步,因為在《梨俱吠陀》中找到的論據,被「雅利安人」所征服的達薩人是「黑皮膚」的。那麼,就反方向的證明了雅利安人擁有白皙的皮膚了。但 是,無論是施萊格爾還是穆勒,都沒有提到過雅利安人是 「金發碧眼」的。那麼這個「金發碧眼」是從何而來呢?
我們剛才提到過,對於梵語的 態度,還有一個最為主流的拒不承認派。我們一直最難理解的問題是:古老的文獻中沒有一個字提到「雅利安人」的「金發碧眼」這個特徵。但是在我們看來最需要 論證的這一點問題上,在十八世紀歐洲主流思想看來,這是最無需討論的,雅利安人就應該是「金發碧眼」的,剩下的就是如何「科學的」證明它!(在後來的 DNA染色體抽樣中發現,淺色頭髮,藍眼確實是印歐語民族「雅利安人」中的一個主要特徵,Y染色體的DNA為RIa1,但是這種DNA存留人群最高的是被 納粹認為劣等的斯拉夫人,還有北印度人,而被納粹認為純粹的北歐人水平很低,而英國等西歐更是低得可憐,這是後話,後面會介紹)傻眼了吧,就這麼強盜邏 輯,這就是殖民主義的本色。聽上去有沒有覺得有些似曾相識呢?當人們集體幹一件罪惡的事情的時候,這個錯誤會是驚天動地的,德意志出了希特勒,中國有了文 化大革命。
言歸正傳,我們知道,北歐斯堪抵達維亞人,特徵高大而「金發碧眼」,但是同樣具有這個特徵的斯拉夫人由於被西方世界視為下等人 而自動被忽視。西方的比較語言學,要做的的就是如何把雅利安人的故鄉「放到」北歐了。而所用的工具當然還是比較語言學了。於是,就有了著名的關於「鮭魚」 和「山毛櫸」的論證,這種理論影響甚廣,觀點也十分有趣,我們仔細給大家說:
鮭魚,也就是三文魚,基本上都吃過吧,大家都知道挪威三文魚,可以想見,這是一種生活在北歐波羅的海的魚。
在 挪威、丹麥、瑞典、冰島等北歐語言中,被稱作「Laks」或者「Lax」基本是一回事。但是在梵文中呢,是沒有鮭魚這個詞的。但是我們知道在佛經中有「落 叉」一詞,這個詞像著名的「剎那」一樣都是梵文音譯詞,「落叉」是指「十萬」,是一個表示數量巨大的詞,它的梵文的拉丁文拼寫可以拼寫成 「laksla」。這種類比其實並不少見,我們今天不是也會把數量巨大的屌絲稱為「蟻族」,說明這種指代是有跡可循的。歐洲學者認為,這表示古代印歐人在 長期遷徙過程中已經忘記了Laks,鮭魚的本意,而只記住了它多代表的數量巨大的引申意義。
同樣的例子還有「山毛櫸」這個名字在漢語中好 怪啊,說明這在我們中國人的生活中,並不是一種常見的樹,但是在歐洲語言中它的表示非常簡單,說明這是一種很常見的樹種,英文中的山毛櫸是 「beech」。但是在古英文中則被稱作「boc」或「bece」或「beoce」,在德文中被稱作「buche」,在瑞典語種是「bok」,同樣,它也 有一個梵文對應「boco」,於是,比較語言學者推斷,鮭魚和山毛櫸的故鄉就應該是印歐人的故鄉,而這個故鄉就指向一個地方,那就是北歐。
所實話,我們還是很佩服這些引人入勝的觀點,相信這之中也會蘊含著古老世界一些無法釐清的內在聯繫。但是以此推斷北歐是雅利安人的故鄉是在是無法讓人接受的。
因 為,古代梵文中存在的「鮭魚」和「山毛櫸」是不是就是今天歐洲語言中所指的那些物種,其實並不能確定。比如,在歐洲的「robin」知更鳥,在美國人那裡 卻指得是另外一種像知更鳥的鳥類。那麼在梵文那裡所說的「山毛櫸」會不會是另外一種像山毛櫸的樹呢?況且幾千年來滄海桑田,地理環境變化顯著,也無法用現 在的動植物生態分佈來說明古代的事情,所以說,「鮭魚」和「山毛櫸」的論斷是嚴重證據不足的。
但是,儘管推論千瘡百孔,「金發碧眼」的「雅利安人」還是這樣誕生了。並且從比較語言學迅速轉向了人種學。
人種學起源早於比較語言學,目前被公認為偽科學。最早準備用「科學」的方法劃分人類的是瑞典博物學家林耐,他最早將動植物分類為林氏24綱,曾經非常流行,並且為物種起源的發現打下了基礎。在對自然界分類之後呢,這位先生的興趣自然轉向了人類。
林耐(Carl Linnaeus 1707-1778).
他把人分成了四個地理亞種:紅種的美洲人,白種的歐洲人,黃種的亞洲人和黑種的非洲人。這樣的劃分法似乎很順理成章,合乎「常識」,直到今天,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人種大抵也是分成這四類。林耐對他鑑定的人種都有一個簡單的描述:
美洲亞種:紅膚色,壞脾氣,受抑制。頭發黑、直、粗;鼻孔寬;臉粗糙,鬍鬚少。頑固,易滿足,散漫。身上塗抹紅條。依照習慣統治。
歐洲亞種:白膚色,嚴肅,健壯。頭髮金黃、飄垂。眼睛藍色。活潑,非常聰明,有創造力。穿緊身衣服。依照法律統治。
亞洲亞種:黃膚色,憂鬱,貪婪。頭發黑色。眼睛黑色。嚴厲,傲慢,充滿慾望。穿寬鬆外套。依照輿論統治。
非洲亞種:黑膚色,冷漠,懶惰。頭髮捲曲。皮膚光滑。鼻子扁平。嘴唇厚。女性外陰下垂;乳房大。狡詐,遲鈍,愚蠢。身上沫油。依照怪想統治。
林 耐的本意可能是對人類進行不偏不倚的分類,但是在他的筆下,不知不覺地根據自身的審美標準對歐洲人進行「美化」而對其他種族進行「醜化」,儘管只有少數歐 洲人是金發碧眼,「金發碧眼」卻成了歐洲亞種的特徵,而歐洲人體毛較濃密這一 「原始」特徵就不提了。歐洲人當然最聰明,性格也最無可挑剔,其他人種要麼愚蠢,要麼讓人討厭。對社會制度的描述最能反映出當時的歐洲人對人種等級高低的 看法:依照法律統治的歐洲人勝過依照輿論統治的亞洲人,後者又勝過依照習慣統治的美洲人,而最低級的當然是依照怪想統治的非洲人了。之後各個「人種學家」 都刻意強化歐洲白人的「金發碧眼」這一特徵,直到「雅利安人」被發現而移植到了雅利安人的身上。
在1853-1855年,法國貴族高比諾 (Joseph-Arthur Gobineau)伯爵出了一部四卷本的著作《論人類種族的不平等》,試圖從人種學的角度解釋人類社會的退化。在研究了希臘、羅馬和日耳曼民族的興衰之 後,高比諾確信種族問題蓋過了其他歷史問題,是解決其他歷史問題的關鍵;組成一個民族的各個種族的不平等,足以解釋這個民族的命運。高比諾認為在世界歷史 上總共存在十種文化,每一種文化的興起都是因為「雅利安人」給當地人民帶去了高貴的血液、藝術和知識的天賦。按照這種說法,在世界各地都應該曾經存在過雅 利安人,而高賓諾也的確到處發現了雅利安人。隨著雅利安人的血緣被稀釋,人種即退化,而文明也就開始沒落。文明創建者中雅利安血液的純粹程度,決定了一個 文明的興衰。在這些高貴的血液被外來的元素稀釋、沖淡,不再能發揮作用之後,文明也就必然滅亡。這樣,在他看來,所有偉大文明的衰亡,並不是由於人們經常 提及的那些腐敗因素(「奢侈,政府管理不善,宗教狂熱,道德敗壞」),而是因為人種的退化。
高比諾伯爵(Arthur de Gobineau 1816-1882)
高 比諾在十九世紀影響巨大,音樂家瓦格納就是他的粉絲,而瓦格納的女婿豪斯頓.張伯倫,更是繼承發揚了高比諾的觀點,創作了另一部納粹經典《十九世紀的基 礎》。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張伯倫(不是那位綏進的英國首相)不但是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元兇,普魯士皇帝威廉二世和希特勒的精神導師,而且對希特勒還有知遇 之恩。張伯倫在希特勒有望上台之前很久就遇見:這個奧地利下士是「上帝派來領導德國人民走出荒野的人」。因此,希特勒把張伯倫當成先知。
其 實,說「雅利安人」引發了種族主義並導致了希特勒上台,進而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屠殺猶太人,不如說是「雅利安人」被種族主義所利用,可以想像,即使沒有 「雅利安」這個名詞的出現,還是會有其他東西被這些人所用的,因為只要他們想要,世界就會按照他們想像的樣子被解釋。而且重要的是,還必須披著「科學」的 外衣。
此後呢,人種學還發明了諸如測量不同人種腦容量的統計學方法,以及測量頭顱長度來區分不同人種優劣的方法,最後都被證明是在統計樣本上做了手腳。但是,在納粹時代,測量頭顱長度卻是與「金發碧眼」一樣衡量「純雅利安人」的重要指標。
之 後,納粹為了追尋這種虛幻的「純雅利安人」指標,對膚色、髮色,眼色,頭顱長度都有嚴格的量化指標,屠殺猶太人、吉普賽人和斯拉夫人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還有徵召符合雅利安條件的男女非婚生育純種雅利安嬰兒。為了防止「雅利安人」與其他人種性愛導致血統劣化,還發明了充氣娃娃幫助解決生理問題。
納粹的小兒書插畫,猶太人是如何讓純淨的雅利安血統劣化的
而今天西方世界尤其是德國人對西藏充滿浪漫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也是因為,這裡是世界屋脊,離上帝最近的地方,「應該是」最初的雅利安人居住之地。
關於「雅利安」引發的種族主義,可以看做是西方社會的通病,而納粹德國只是最厲害的一種精神病爆發罷了。
在 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是影響巨大的,在波斯,巴列維王朝在英國扶植下建立,直接把國名從波斯改為伊朗(Iran),這個詞即為雅利安人之地的意思。而巴列維王 朝以雅利安人自居,親西方而打壓伊斯蘭教的行動最終導致了1980年的伊斯蘭革命,當年的兩伊戰爭、讓美國總統里根蒙羞的伊朗門事件,和今天的伊朗核危機 都是這一事件的後遺症。
而美國的3K黨,電影史上第一位大導演格里菲斯拍攝的臭名卓著的但是相當經典的大片《一個國家的誕生》無疑都是雅 利安種族主義的產物,在南非,荷蘭殖民者後代搞的種族隔離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才壽終正寢,而諾貝爾獎獲得者,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之一,著名生物 學家詹姆斯.沃森幾年前還因為他的種族主義言論聲名掃地……
一個國家的誕生(電影海報)
如 今,「雅利安人」作為一個種族主義詞彙,很少被西方世界提及,所謂「金發碧眼」的「純粹雅利安人」在遠古歷史上是否是個真實的存在,現在也沒有定論,但是 它卻真實的存在於近現代歷史上,給世界帶來巨大災難,它其實還潛伏在西方那些傲慢的骨子裡堅信白人至上的人群的內心深處,就像一個幽靈,一旦土壤合適,它 將再次復活。
三、「雅利安人」到底是怎樣?
拋開納粹和西方種族主義心中那個雅利安,綜合比較語言學與考古,以及歷史文獻,「雅利安」神話是否完全是編造的呢?如果你讀到這裡以為事情已經搞清楚了,其實才剛剛開始……
我們在上一部分中講到了威廉.瓊斯的發現,印度梵語與希臘語、拉丁語以及哥特語凱爾特語的內在聯繫,還認為梵語與波斯語也許有一定關聯。而後來的研究表明,這種也許的相似性似乎相似得不像話了。
我 們在上一章中同樣提到了一本印度最古老的書《梨俱吠陀》,這本書被認為是公元前1000年以前創作的。但是在古代波斯,同樣有一本古代經書叫做《阿維斯 塔》,這是一種古代宗教的聖經,這種宗教叫做祆(音仙)教,在中國曾有廣泛的信徒,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安祿山和方臘都是祆教徒。而金庸小說《倚天屠龍 記》中,著名的明教,其實是由祆教發展而來的摩尼教。
祆教的因為供奉聖火壇的特點又被通俗的稱為拜火教。它是由古代波斯的先知瑣羅亞斯德 創立,所以這個宗教的學名其實是叫瑣羅亞斯德教。這個瑣羅亞斯德也被稱作蘇魯支或者查拉圖斯特拉,最後一個名字可能呢最為著名,因為尼采曾假托這位波斯先 知之口,寫了一本《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而被人們熟知。
問題就出在這個瑣羅亞斯德身上,在祆教聖經《阿維斯塔》中間,有17章的讚美詩 (亞什特yasht)內容與其他的內容在語言風格上差別很大,被認為來源於更為古老的波斯語,現在被稱為阿維斯塔語,這部分內容被認為是瑣羅亞斯德親授 的,而正是這部分瑣羅亞斯德親傳的內容,幾乎都能在古印度的《梨俱吠陀》中找到對應文本,除了一些發音不同,幾乎沒什麼區別。
學者威廉.傑克遜在1892年出版的《阿維斯塔語語法與梵文比較》一書中,曾舉出了一段阿維斯塔中的密特拉神頌辭與《梨俱吠陀》的內容相比較,即使對兩種語言都不懂,也不難看出二者到底有多像:
《阿維斯塔》:
tam amavantam yazatam
suram damohu savishtam
mithram yazai zaothrabyo
《梨俱吠陀》:
tam amavantam yajatam
suram dhamasu savistham
mitram yajai hotrabhyah
漢語翻譯:這是強有力的密特拉神,是所有創造物中最強大者,我謹以酒獻上。
學者根據《梨俱吠陀》的成書時間,推算瑣羅亞斯德的生活年代大約也在公元前1000年前左右。
這 只是事情的一部分,在1906年開始,德國學者胡戈•溫克勒對土耳其的北部的博茲柯伊村進行了長達6年的挖掘,在這裡發現了大約1萬快用楔形文字寫成的泥 板文獻,大部分是一種與當時已知的古老語言都完全不同的語言。到了1915年,捷克學者赫羅茲尼破譯了這些文字,從而揭開了一個聖經中多次提到的古老帝國 的真相。這是一個延續近千年的文明古國,鼎盛時期與古埃及長期對峙,並且是鐵器的發明和使用者,有這樣一種流行的說法,公元前1400年,這個國家就進入 鐵器時代,把它用於戰爭,並嚴格保守鐵器冶煉的秘密,由於這個技術優勢使得它在最埃及的戰爭中長期處於優勢地位,而當這個國家崩潰之後,鐵器製造才流散到 世界各地……這個國家完全有資格成為古代世界的文明古國,這個國家就是赫梯。
但是這些並不是 我們要講的重點,重點在於捷克學者赫羅茲尼在破譯赫梯語的時候,同時宣佈,赫梯語屬於印歐語其結論是根據名詞和動詞的詞形變化作出的。如,名詞主格以-s 結尾、賓格以-n結尾;動詞現在時第三人稱單數用-ti,複數用-nti等等,這些特徵都證明它們與其他印歐語同源。
赫梯文獻(西臺帝國)
同 時,在釋讀這些泥板上的文字信息的時候,學者發現了一塊赫梯與敘利亞地區的另一個古國米坦尼王國簽訂的和平協議。這份協議是公元前14世紀簽訂的,協議上 面,提到了米坦尼人崇拜的五位大神的名字:密特拉、伐樓那、因陀羅和雙馬童,其中雙馬童是兩個人所以總共是五位大神。
但是問題是這些大神 全部都是古印度所崇拜的大神,在《梨俱吠陀》中都能找到對應關係,其中因陀羅是戰神,《梨俱吠陀》中的眾神之首。佛教經典中稱之為帝釋天。而密特拉是契約 之神,「mitra-」可解釋為「契約」或「同伴」之意(詞根「mi-」表示「約束」,後綴「-tra」表示為「工具」。這個「密特拉神」在米坦尼人信仰 中是第一大神,而在瑣羅亞斯德教中是僅次於主神阿胡拉馬茲達的第二大神。而更有趣的是「密特拉」神崇拜在公元後的羅馬極為盛行,多為羅馬皇帝曾皈依密特拉 教,是曾是基督教的最有力競爭者。而我們熟知的聖誕節,12月25日,其實並非基督生日,而是這位密特拉神的生日。
伐樓拿是天空雨水和天海之神,與密特拉同時出現,他們在佛教都屬於阿修羅。
雙 馬童同樣是個神奇的大神,他們是一對孿生兄弟的形象,音譯為阿濕波,字面意思為「馴馬者」, 雙馬童的主要功德是救苦救難,尤其能治病,被認為是佛教觀世音菩薩的原型。在中國西北的陰山賀蘭山岩畫、黑海沿岸的遊牧部落墓葬以及波斯帝國的波斯波利斯 遺址中,存在大量的雙馬圖騰,被認為是雙馬童崇拜的延續。
那麼在赫梯和米坦尼的契約中最早出現了這幾位起源於印度的大神,或者說,因為這 幾位大神最早出現在這裡,而《梨俱吠陀》成書還要晚,是不是可以說明,古代雅利安人的遷徙先征服到達了中東呢?事實上,存在於公元前15世紀到13世紀的 米坦尼王國,人民的主體是胡裡安族,並不是雅利安人,但是它的王族,根據姓名推斷,來源於雅利安人。
學者統計印歐語中存在的共同詞彙,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找出原始的雅利安人在遷徙之前的一些狀況,統計發現,印歐語共同詞彙中,有數詞、與草有關的詞彙,但是沒有跟海洋相關的詞彙,飼養的家畜有,馬、牛、羊和狗,知道的野生動物有狼和熊,並且已經有了王室,知道金屬銅……
舉兩個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知道英語中,向前的詞根是「pro-」,而梵語是「pra-」,古斯拉夫語、希臘語和拉丁語也是「pro-」。
舉兩個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知道英語中,向前的詞根是「pro-」,而梵語是「pra-」,古斯拉夫語、希臘語和拉丁語也是「pro-」。
五 角大樓的英文「pentagon」原意是五邊形的意思。它的希臘語源頭是「pentagônon」拉丁語是「pentagônum」,後綴 「-gônum」或者「-gônon」是形狀的意思,但是他們的共同前綴「penta-」是代表5的意思,我們來看看這個詞在梵文中和古阿維斯塔語中的對 應——「panca」。
而比較有趣的還有印歐語的共同詞根,「medhu-」蜂蜜,和「*ek*wo-」馬。前者被認為是漢語中「蜜」的 來源,後者與中國歷史和地理上的兩個地方相關,一個是今天新疆哈密附近的伊吾,另一個先秦的古代少數民族國家「義渠」戎國。關於中國古代的雅利安痕跡問 題,我們將在下一篇中介紹,本文只是引出一個開頭。
通過共同詞彙的統計,大致可以描述出原始雅利安人在遷徙之前的情況——是一個遠離海洋的遊牧部落。沿著這個思路,我們現在可以從比較語言學轉而進入考古學和DNA遺傳學了。
隨後繼續……
四、考古學與分子遺傳學下的「雅利安人」大遷徙
上 篇我們說到通過比較語言學發現的印歐語民族之間存在的神秘而神奇的內在聯繫,但是到這個時候比較語言學已經顯示出了它的無力,它只能為上古雅利安人的遷徙 指出研究方向卻不能下最終的定論,因為我們很清楚,語言的遷徙並不能代表種族的遷徙。近代以來,大量非洲人以黑奴的身份被販賣到美洲,他們的後代操英語、 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等,而祖先的語言則遺忘殆盡,但是我們並不能因為他們操印歐語言就認定他們的雅利安種族身份。所以,這個時候需要有新的學科進 入來推進研究。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考古學。我們的常識知道,判斷一個人的種族民族,往往身高體貌膚色並不能加以判斷,而語言、服裝風俗習慣則更能反 映出民族種族的特徵。在考察有文字記錄以前的人類部落屬性的時候,他們的墓葬形式和生活用具、飾品、武器樣式等等就成為區分人群的主要特徵。這些方面的可 靠性其實可以與通過服飾和風俗區分民族。而它們的變遷很可能是反映了古代部落的遷徙和征伐等重要事件。
在納粹的雅利安學說破產之後,上個世紀50 年代,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考古學研究所的德國女學者金布塔斯(M.Gimbutas)率先提出的雅利安人「黑海-裡海起源學說」逐漸被學界所接受。她提 出,印歐語系最初起源於烏拉爾山南部到伏爾加河中下游的草原地帶(即裡海北岸)。這是一種主要基於考古發現而確立起來的理論。金布塔斯認為,在原始印歐語 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徵是他們的葬俗。他們將死者埋於地下的墓穴中,一個墓穴可能就是一個家庭,裡面所埋的一般為一個婦女加一兩個孩子,或一對成年男女 加幾個孩子;墓室用石頭或木頭築成房屋狀,可能表示墓穴即為死者之住房,然後再在墓頂上建造一個圓形的小墳丘。由於這種墳丘在俄語中被稱作 「кургáн」,意思是「墳冢」。所以,吉布塔在1956年出版的《東歐史前史》(The Prehistory of Easten Europe)中將原始印歐語文化稱作「Kurgan Culture」,可以譯為「墳冢文化」。由於發掘工作比較充分的顏那亞墓地最具特色,也被稱為「顏那亞文化」(Yamnaya Culture)。時代大約在公元前3600年—前2200年。
金布塔斯的墓冢理論得到比較語言學的佐證,印歐語在親緣關係上與烏拉爾語系的芬蘭 —烏戈爾語族最為接近,這個語系最主要的代表語言是匈牙利語和芬蘭語。這種語言起源於烏拉爾山的中部地區,這一地區與印歐語系的發源地裡海北岸草原地區又 是相鄰的,因此印歐語系與烏拉爾語系具有密切的聯繫。
金布塔斯認為,生活在裡海北岸的原始印歐語居民後來逐漸向外擴展。在裡海東部,形成以米奴辛 斯克盆地為中心的阿凡納謝沃文化(Afanasevo Culture,約公元前3500年至前2500年),進而發展成為安德羅諾沃文化(Andronovo Culture,約公元前2000年至前900年)。這些遺蹟都是伏爾加河流域原始印歐語文化向東擴張的結果。根據金布塔斯的說法,原始印歐語居民向西共 有3次大的擴張運動。第一次向西擴張發生在公元前4500年至前4300年前,他們在現在的第聶伯河-頓涅茨河流域,也就是烏克蘭南部草原獲得了統治地 位,創造出了斯萊德涅•斯多格(Sredny Stog)文化;他們還進而向西滲透到摩爾多瓦、羅馬尼亞,影響一直波及到巴爾幹半島北部。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聶伯河西岸,距離烏克蘭基輔250公里的屬於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的遺址德列夫卡,發現了被馬嚼子磨傷的馬牙和鹿角做馬嚼子,這個遺蹟時代在距今6000年前,屬於「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的遺蹟,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人類馴養馬匹的證據。
馬的馴養在人類遷徙和戰爭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原始的雅利安人還被認為是輪輻戰車的發明者。這兩項重要發明使得原始的雅利安人不但遷徙範圍空前廣闊,而且在對非雅利安民族的征戰中具有強大的優勢。
原 始雅利安人的第二次擴張發生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前,雅利安人的文化一直延伸到意大利北部及波羅的海南岸,而多瑙河流域的土著文化則由於與原 始印歐語文化相結合,演變成為全新的文化。第三次擴張發生在公元前3100年至前2900年前,印歐語居民來到希臘,同時中歐與北歐也被「印歐語化」。
而我們熟知的通常意義上的一次「雅利安人大遷徙」,發生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這一時期,赫梯帝國、米坦尼王國,和雅利安入侵南亞次大陸都發生在這一時期。這一時期雅利安人或張對應的就是「安德羅諾沃文化」。它因為上個世紀20年代,蘇聯考古學家根據最初在葉尼塞河流域的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疆中心阿欽斯克附近安德羅諾沃村發掘的墓地而定名。安德羅諾沃文化的考古遺蹟分佈非常廣泛,從我國的新疆西部一直延伸到東歐。南部可達到阿富汗北部。
在 金布塔斯看來,進入新石器時代後,歐洲實際上就可以分為兩大區域,一個是原始印歐語雅利安文化區,另一個則由非印歐語居民佔據的古歐洲。原始雅利安文化的 基本特徵是:講原始印歐語,過著遊牧或半遊牧的生活,實行父系家長制統治,崇拜太陽神,好戰,熟練駕馭馬及車子,制陶及建築技術都不發達。與此相反,「古 歐洲」的非印歐語居民則是過著定居的農業生活,實行母系統治,崇拜月神及死亡女神,崇尚和平,建築、制陶及藝術發達。因此,這「兩個歐洲」在社會制度、意 識形態及宗教信仰上都不相同。發源於伏爾加河中下游地區的原始印歐語居民,憑藉著技術優勢,(馬和輪輻戰車),逐步征服了非印歐語居民,使歐洲「印歐語 化」(二戰之後,由於「雅利安」一詞的納粹色彩,加上金布塔斯的德籍身份,她在自己的書中避諱使用「雅利安」一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所指的「印歐語」文 化,和「雅利安化」實質相同)。在這個「印歐語化」的過程中,歐洲從母系社會轉變為父系社會,從和平的社會轉變為尚武的社會,同時,原先非印歐語文化的一 些因素也被吸收到印歐語文化中。所謂的西方文明,實際上來源於印歐語文化與非印歐語文化的融合。
早期,金布塔斯的「墳冢假說」只是關於原始雅利安人遷徙的眾多理論中的一種,但是隨著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DNA分子遺傳學被應用到古人類研究之中,金布塔斯的理論的到分子遺傳學的印證而被廣泛接受。
1953 年,DNA雙螺旋結構被發現,這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標誌著分子生物學的誕生。上個世紀80年代,DNA遺傳學研究被應用到了古人類學的研究 領域。取得了對古人類研究的眾多顛覆性成果。其實,早期的分子遺傳學被應用到古人類研究之中並非為了發現雅利安人遷徙的證據,而是更為宏大的目標——揭開 人類起源之謎。
直達現在,中國的中學歷史教科書還說,華夏的祖先起源於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過去說是50萬年以前,現在重新修訂了年代,可以上溯到70萬年以前。而就在周口店的同一地點,又發現了距今僅僅2萬年的山頂洞人,於是人們很自然的認為他們之間存在著傳承關係。
但是通過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世界範圍內對於各個種族民族的DNA基因遺傳學研究的跨國研究卻顯示出,北京猿人跟今天的中國人沒有任何關係,他們在地球最近的一次距今10萬年的冰河期來臨之前已經滅絕,而所有現代人都來自於15萬年前的非洲智人。
從考古學上的佐證是,在距今10萬年,到四萬年這個區間段的文化層中,中國各地都沒有原始人類活動的證據。當然這並不是最主要的證據,最主要的證據來自分子遺傳學,而這也是解釋雅利安人遷徙的最有力的證據。
我們知道,人類的DNA染色體有23對46條,其中22對44條為常規染色體,而特別的一對是性染色體。XX為女性,XY為男性。而研究針對的就是這條最為特殊的Y染色體上。由於他只存在與男性身上,所以可以描繪出父系遺傳和遷徙的脈絡。(各位女性這點上對不住了)
在 DNA上,A\G\C\T四種功能性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不同組合,代表了不同的遺傳密碼,會形成不同的遺傳性徵。這個比較容易理解。而在這四種功能性核苷 酸之外,還大量存在著非功能性核苷酸,性質類似DNA分子裡的填充物。它們的排列是自由的。它們過了幾千幾百年會自由地發生一次變化,例如原本A的地方出 現C。這種變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不承擔自然選擇的壓力。這種變異被稱為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正是這種SNP單核苷酸多態性記載了人類遺傳和遷徙的信息。
根據數以十萬計的抽樣統計,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全世界現代人,都是15萬年以前的非洲智人的後代,因為大家都有共同的基因突變特徵。
而 隨著這項研究的深入細化,學者們發現了各個種族、民族之間存在的相同或不同的特別突變。而根據不同年代的古人類基因分析,這些不同突變的發生時間也逐漸被 勾勒出來,構成了不同的種族人群特徵,學名叫做「人類Y染色體DNA單倍類群」(Human Y-chromosome DNA haplogroups)。例如,漢族和藏族在M122位置上以及它的分支M134位置上都有相同的突變,而分化時間是大約5000年前,這說明漢族和藏 族具有的親緣關係。當然這裡面也包括我們要討論的雅利安人。
與雅利安人遷徙密切相關的遺傳特徵標記是R1a1-M17,M198的突變特徵,單倍類群為「R1a1」。
「R1a1」單倍類群被認為出現在距今1.3萬年到7600年前,在第聶伯河-頓涅茨河流域,也就是烏克蘭南部草原地區,也就是墳冢文化的發源地。
在 對「安德羅諾沃文化」的墓葬中的人體DNA檢測中發現早期的青銅時代的遺骸,幾乎完全屬於單倍型類群R1a1,如果算上鐵器時代的遺骸,R1a1的比例是 77%。同時DNA鑑定他們大部分是眼睛藍色或綠色、淺膚色、淺髪色。我們剛才說過,「安德羅諾沃文化」被認為是雅利安人大遷徙留存下來的遺蹟。那 麼,DNA的檢測似乎印證了納粹對於雅利安人「金發碧眼」描述。
但是問題並不是這麼簡單的。因為通過DNA檢測確定那些群體帶有「R1a1」單倍類群的特徵明顯,可以確定現代人那些是原始雅利安人的後代。這個檢測結果令人瞠目。
結 果顯示,其中:位於阿富汗北部和塔吉克斯坦南部的伊什卡希姆人(Ishkashimi)的「R1a1」單倍類群的比例最高,達到68%,塔吉克斯坦的古盞 (Tajik/Khojant),比例是64%,索布人(Sorbs),63%,(索布是一個分部很小的西斯拉夫民族,在今天的德國薩克森和勃蘭登堡,人 口5、6萬人),吉爾吉斯人63%,(想不到以國家為單位的雅利安特徵最明顯的竟然是李白先生的故鄉哈,李白的問題以後在講),匈牙利人,60%,(把匈 牙利人跟匈奴扯上關係的這次可以閉嘴了),波蘭人,56%,烏克蘭人,54%,阿爾泰人(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38%-53%,俄羅斯人50%,阿富汗普 什圖人,45%,白俄羅斯人,52%。
這個統計表明:中亞的部分民族的「R1a1」單倍類群的比例最高,而歐洲比例最高的是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
歐洲人的Y-DNA世系分佈比例的地圖 抽樣樣本數N是大樣本高達數十萬人
東斯拉夫人包括: 俄羅斯人 烏克蘭人 白俄羅斯人
西斯拉夫人包括: 波蘭人 斯洛伐克人 捷克人 索布人
根據DNA分子生物學遺傳公司的調查 東西斯拉夫人種的R1A1(M17) 的比例接近或超過50%
值 得注意的是,這個統計中,北印度的「R1a1」比例也很高,在婆羅門種姓中高達35%,吠舍中的比例也達到了30%,反倒是曾被納粹認為最純粹的雅利安 人,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諸國,比例都不高:最高的挪威只有27.6%,瑞典18.4%,丹麥16.5%。而德國更是只有12%,甚至低於中國新疆維族的 14%。
而與R1a1單倍類群相對的是R1b類群,R1b被認為是R1a的親戚,但是形成時間要古老的得多,大約在距今三萬年前,發現於歐洲和北 非,是老牌的歐洲人的祖先,代表人群是出現在歐洲的晚期智人克羅馬農人,因為這種古人類發現於法國克羅馬農山洞的化石而得名。而克羅馬農人的單倍類群是 R1b。
我們再來看看現在的歐洲人,R1b的分佈比例:比例最高的是西班牙的巴斯克人,高達89%!
提到巴斯克人,可能它最大的名氣就西 班牙著名的恐怖組織「埃塔」,巴斯克分離主義組織的簡稱。巴斯克人的語言是西歐唯一一種非印歐語,服飾和習俗也不相同。這個小小的民族在歷史上就表現出強 烈的內聚力,從不甘於外族的統治,並且勇猛善戰。巴斯克人對西哥特人、羅馬人和摩爾人的入侵,都曾殊死抵抗,是伊比利亞半島上最後被征服的民族。從19世 紀起,巴斯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佛朗哥獨裁政權時,靠武力維持了表面的「平靜」。佛朗哥去世以後,巴斯克極端組織「埃塔」在西班牙各地製造恐怖事件, 使數百名軍警喪命。1998年,還發生了第三次刺殺國王未遂事件。卡洛斯國王在嚴懲恐怖分子的同時,多年來對巴斯克民族採取安撫政策,使矛盾逐漸緩和。 1997年國王的小公主嫁給了巴斯克人,被認為有利於緩解巴斯克的民族情緒。
現在,一個事實正在慢慢浮出水面,我們繼續八:
下面先看看西歐的R1b分佈情況,英國,我們剛才說過英國的R1a是7%,而它的R1b則平均在70%-到75%,最低值在60%,而最高竟能達到91%!而德國的R1b也達到39%,遠遠高於它的R1a,12%的水平。
我 們現在分析一下這些數字背後蘊藏的內涵:我們知道,R1a代表入侵的雅利安人,其種族代表是斯拉夫人,這是尚武的古老遊牧民族,擁有馬拉戰車,操印歐語 言。而R1b是最古老的歐洲土著,愛好和平,是農耕民族。從公元前3000年開始,R1a的雅利安人不斷通過各條路徑,遷徙到歐洲西部,從而擠壓了歐洲土 著R1b人的生存空間,他們中的大部分被征服,成為了說印歐語的R1b,這裡請特別注意——一般侵略者奴役被侵略者的最主要手段就是讓他們學習自己的語 言,比如日本佔領台灣的時代,強迫台灣人學習日語,如果沒有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其結果誰能設想呢?!於是,大部分歐洲土著R1b人群忘記了他們的被奴役的 本來身份,還把自己假想成為侵略者R1a,就像發生在英國,和德國的情況。而他們中間堅貞不屈的極少數,就是巴斯克人,生存空間被R1a統治勢力不斷壓 縮,到現在在歐洲只有巴斯克自治區的7000多平方公里的狹窄面積,而誰能想像,他們曾經是這片大陸的主人。
所以,所謂雅利安人大遷徙的真相應該是,少數雅利安部落征服了歐洲,強迫他們學習自己的語言,而他們本身的血統,則被大多數的歐洲原住民所同化。
但是,在關於雅利安人的所有真相中,還有一個到現在無法解開,而且充滿了自相矛盾,這就是他們對南亞次大陸的「雅利安入侵」。這部分我們還是下回分解。
五、雅利安入侵學說在印度
我 們前面提到,19世紀德裔英國著名梵文學者馬克斯.穆勒提出了著名的「雅利安入侵」假說:公元前1500年,遊牧的操印歐語言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翻越喜馬 拉雅山入侵了南亞次大陸,他們擁有馴養馬匹,擁有馬拉戰車和先進的金屬武器,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土著,給這裡帶來了文明的曙光,建立起了印度的「吠 陀文明」,同時推行「種姓制度」,把被征服著達羅毗荼人變成「首陀羅」——賤民。
我們前面說過,這是一個漏洞百出的假說,但是儘管它千瘡 百孔,但是在修修補補後,仍然高懸在印度歷史的首頁。因為,一旦這個學說破滅,就不僅僅是印度一個國家歷史的改變,對於西方學者300多年建立起來的雅利 安遷徙和印歐語言學說的會是災難性的毀滅。而另一方面,印度本土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者利用最新的考古學證據和對《梨俱吠陀》、《摩訶婆羅多》等文獻史詩的解 讀企圖從根本上否定雅利安入侵,這不僅僅可以為幾百年屈辱的殖民歷史出一口惡氣,更重要的是這意味著印度文明對全世界的影響——如果雅利安人的入侵不存 在,那麼自然意味著印度語言,梵文和印度精神對世界的輸出。你們,洋洋自得的歐洲人,都是我們印度人的子孫和學生,而印度則當仁不讓的是對世界文化貢獻最 大的文明(印度為什麼狀況如此卻又優越感如此,其內心自信源於這裡)。印度學者們自信滿滿,躊躇滿志。「雅利安入侵假說」,就像是一個兵家必爭的要塞,守 方一旦失守,將全線潰敗,所以誓死背水一戰,而攻防雖然自信滿滿,但是卻經驗不足、自信過頭,而搞得漏洞百出。
而我們越瞭解的深入,越發 現印度實在是個神奇的國家,文獻和考古的矛盾,各種無法自圓其說的千奇百怪,加上看上去荒誕不經的史前核戰爭、上古飛行器等狗血的外星理論插科打諢,還有 學術爭吵與血腥政治糅合在一起,把整件事情搞成了一出後現代的荒誕喜劇,如果您看完我們說的東西,仍然是一頭霧水,不知多云,那麼恭喜您,您發現了「雅利 安入侵 」這個問題的真諦!
今天我們談論「雅利安入侵學說」這個問題,既不說語言學,也不說考古學,首先要說的是政治,對,是政治!因為在當今的印度,無論你承認或是否認「雅利安入侵理論」,即使你是一個不相干的外國人,在印度人看來,都是一種政治上的表態,核心內涵是:你是站在哪個立場上講話!
2004年5月13日,印度政治的一個轉折點。如日中天的印度人民黨在印度大選中意外出局,執政六年的瓦傑帕伊政府下台。導致人民黨垮台的導火線是2002年發生的一起教派衝突:
2002 年2月27日,在印度西部古吉特拉邦,穆斯林暴徒縱火焚燒一列火車,58名印度教徒被燒死,這批活躍教徒是從北方邦阿約提亞鎮回家,列車途經穆斯林區時, 他們高呼反穆斯林口號受到襲擊身亡。印度教徒隨即實施報復,在古吉特拉邦首府艾哈邁達巴德市,焚燒住宅、車輛,殺害平民。4天暴亂後,到3月3日止共有 489人喪生,死者大多是穆斯林,包括眾多的婦女兒童。
這次暴力衝突怎麼會導致人民黨征服垮台呢?這要提到一個地方,印度北方邦的阿約提亞。在印 度,這個是非之地就像耶路撒冷一樣。這裡被認為是大神羅摩的出生地,羅摩,是史詩《羅摩衍那》的主人公,被尊為神,對羅摩的崇拜在印度民間非常流行。印度 教徒說阿約提亞那裡原先有一座供奉羅摩的神廟,而16世,莫臥兒王朝建立後,拆毀了羅摩神廟並在原址上修建了巴布爾清真寺。
為了避免衝 突,當地政府下令關閉了清真寺,穆斯林同印度教徒在這個問題上相安無事保持了30多年。但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印度人民黨的崛起使得這個事件激化。 1986年,當地法院裁決打開寺門,不限制信徒的出入。1989年6月8日,印度人民黨要求國大黨政府把清真寺交給印度教徒。1990年10月,印度人民 黨領袖阿德瓦尼在印度北方組織「戰車遊行」,號召教徒10月30日去阿約提亞「為神服務」,在巴布里清真寺原址上建造印度教廟宇。當「戰車」逼近阿約提亞 時,國大黨政府逮捕了阿德瓦尼,印度人民黨當即在議會中撤消了對國大黨的支持,導致維•普•辛格政府的垮台。1992年5月,印度人民黨和「世界印度教大 會」號召教徒到阿約提亞再次「為神服務」,要拆毀清真寺建羅摩神廟。,
1992年12月6日,20多萬人聚集在阿約提亞召開群眾大會。印 度人民黨領袖阿德瓦尼出席了大會。大會原定於中午12點15分開始,但11點45分,一些印度教徒衝破警戒線,爬到寺頂,拆毀了清真寺圓頂,清真寺被毀。 隨即一場自1947年印度獨立以來最嚴重的教族衝突就此爆發,印度一半以上的邦相繼發生了流血衝突、罷工罷市、縱火焚燒寺廟、殘殺對立教派信徒的事件,兩 三週內全印度有2000多人喪生。
而2002年,爆發的穆斯林暴徒焚燒列車事件,其實是1992年流血衝突的延續。因為,當時火車上被燒 死的人,是到阿約提亞,在巴布爾清真寺廢墟上重建羅摩神廟「為神服務」的狂熱印度教徒。儘管瓦傑帕伊的人民黨政府執政的6年間,印度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綜 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但是,2002年的暴力事件,讓印度人重溫了1992年的可怕一幕,想起了印度人民黨當年的所作所為,從而對人民黨的本質 是否真的改變產生了懷疑。
那麼,這個印度曾經的第一大黨,印度人民黨的本質到底是神馬呢?
這個要引入一個新的詞彙,印度教民族主義。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度社會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具有強烈教派色彩的印度教民族主義逐步在印度政治中佔據重要位置。特別是通過印度人民黨1996年、1998年和1999年的三次組閣,印度教民族主義已經逐步擺脫了政治邊緣化狀態,實現了主流化。
印 度教民族主義的組織根基,可以追溯到1914年成立的印度教大齋會,是最早代表印度教徒利益的教派組織。1925年,國民志願服務團成立,這個組織現在在 印度,仍然是一個具有很大影響力印度教教教派組織。1951年,一批成員退出國民志願服務團,成立了一個教派政黨,印度人民同盟。人民同盟帶有很強的印度 教宗教色彩,反對印巴分治,主張通過和平方式統一成大印度。
1977年,印度第六屆大選前夕,印度人民同盟出於大選的需要,便與其他五個 黨派合併,組合成一個新黨——人民黨。在這次大選中該黨獲勝,組成了聯合政府。1979年,人民黨的領導為了向表明他們不是宗教政黨。宣佈黨議員不能參加 印度教國民志願團的活動。這個舉動導致了老人民黨的分裂,以前總理瓦傑帕伊為首的一部分人退出人民黨,組建新黨,這就是後來執政6年的印度人民黨。
但 是1980年的時候,瓦傑帕伊實行的溫和路線導致了1984年他們在大選中慘敗,只獲得議會兩個席位。1985年,激進的鷹派人物阿德瓦尼執掌印度人民 黨,發起恢復「羅摩盛世」的運動,「推倒清真寺,重建羅摩廟」, 阿約提亞清真寺被毀和之後的自印度獨立以來最大的規模的教派衝突,都跟印度人民黨有直接關係,或者說得直接一些,1992年和2002年的教派衝突,其實 就是印度人民黨一手策劃的!
印度的穆斯林佔少數,但是也有1億2千萬以上。長期以來,國大黨奉行聖雄甘地的民族和解政策,對處於弱勢群體的穆斯林奉行傾斜照顧的政策。但是印度人民黨的做大使得這種平衡發生了改變……
墳塚假說
圖為墳塚假說中,印歐人在公元前約4000年至1000年期間的遷移的情況。虛箭頭表示的「安納托利亞遷移」的路線可能經過高加索地區或巴爾幹半島。粉色表示的範圍為假設的原住地(Urheimat),包括薩爾馬特文化Сарматы及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紅色表示的是操印歐語的族群在公元前約2500年可能已定居的地區,橙色表示的是前1000年左右的情形。
墳塚假說(英語:Kurgan hypothesis;其中kurgan源自俄語курган|курган,意為「墳冢」,進一步源自突厥語言)是有關印歐起源問題的假說之一,該假說認為印歐人起源於「墳塚文化」,指東歐大草原上亞姆納文化(意為「坑墓文化」)及其前身這一考古文化。墳塚假說是最為廣泛接受的有關印歐起源的模型,[1][2]與之相對的一個模型是「安納托利亞假說」(將印歐語民的原住地定為小亞細亞),很多印歐學者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明確的立場。
墳塚假說最早是由瑪利亞·金布塔斯在1950年代提出的,她將「墳塚文化」定義為四個連續時段的統稱,其中最早的階段(「墳塚甲」)包含紅銅時代(公元前四千年)在第聶伯河、伏爾加河地區的薩馬拉文化與塞羅格拉佐沃文化。這些文化由遊牧民所建立,假說認為他們的活動範圍在前3000年左右在東歐大草原擴張並進入東歐。
概述
1956年瑪利亞·金布塔斯在《史前的東歐》(第一部分)中首先提出該假說時,她綜合地利用了考古學和語言學來對印歐起源問題進行研究。假說將原始印歐語使用者與東歐大草原的亞姆納文化及其前身相聯繫,並將印歐人的原住地定位在東歐大草原,提出晚期原始印歐語的各種方言曾在這一地區被使用。假說並且認為該文化逐漸擴張直至佔據整個的東歐大草原,最晚階段的文化(「墳塚丁」)即為前3000年左右的亞姆納文化。
墳塚文化的遊牧性質使其得以擴張佔據整個大草原地區(Pit Grave,「坑墓」),這一過程中對馬的馴養及後期對(仍處於雛形的)戰車的使用起重要作用。最早的有可信馴馬證據的是位於今烏克蘭的、亞速海北岸的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它與前5000年的印歐前期文化對應。現已知最早的戰車是在克利伏耶湖附近發現的,追溯至公元前約2000年。
接下來向大草原以外地區的擴張造成混合的、被金布塔斯稱為「墳塚化」(kurganized)的文化,如西部的雙耳細頸橢圓尖底陶器文化(Globular Amphora culture),進而發生的則是約前2500年的原始希臘人(proto-Greeks)向巴爾幹半島以及遊牧的印度-伊朗文化向東遷徙的過程。
詹姆斯·馬洛裡的研究說明印歐人向西的遷徙是無法被嚴格證實的。語言學家孔甫烈(Kortlandt)
後來引用這一結果,認為考古學上的證據除了在與語言學綜合分析尚有用途外,在用於研究印歐人的遷徙史方面是沒有多少份量的。隨著1990年代起新的北歐史
前考古文化被發現,有關墳塚文化對西部及向西的擴張的新問題也不斷產生。歐洲範圍內的遷徙和「墳塚化」過程,特別是對繩紋陶文化(Corded Ware cultures)的「墳塚化」,可能規模不及金布塔斯預想中的那樣廣泛。
墳塚文化
「墳
塚文化」的模型認為紅銅時代至青銅時代早期(公元前5至3千年)在東歐大草原上各個文化間的相似性,是印歐文化可以與單一的考古文化相聯繫的基礎。墳塚的
建築只是其中特點之一。與其他考古文化的歸組與分割相類似的是,下述文化間常沒有明確或準確的界限,如何判定某一文化的時間段是莫衷一是的問題。
構成「墳塚層位」(horizon)的各文化:
- 布格河-德涅斯特河文化(Bug-Dniester)(前6千年)
- 薩馬拉文化(Samara)(前5千年)
- 赫瓦倫斯克文化(Kvalynsk)(前5千年)
- 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Sredny Stog)(前5.5-4.5千年)
- 第聶伯河-頓涅茨河文化(Dnieper-Donets)(前5-4千年)
- 烏薩多伏文化(Usatovo)(前4千年晚期)
- 邁科普-德萊夫卡文化(Maikop-Dereivka)(前4.5-3.5千年)
- 亞姆納文化(Yamna):自身又是多元的,分散在東歐大草原上(前4.5-3千年)
金布塔斯在1956年提出的「墳塚文化」這一概念包含了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乙、坑墓文化和繩紋器文化(位於前4-3千年的東歐、北歐)。[8]1980年代時,人們意識到金布塔斯提出的這一廣義的葬群文化,應當在所謂前三千年的「墳塚化」(Kurganization)(即墳塚文化的特徵在原非墳塚文化地區的傳播)的框架下被單獨研究。
馬
洛裡(Mallory,1986年,頁308)指出「前5千年中期,在西的第聶伯河-頓涅茨河文化與伏爾加河流域中部的薩馬拉文化已經有諸多明顯的相似之
處……接下來晚期的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也有類似的特徵」。而後產生的「各地方的亞姆納文化」則可能代表已開始的多元化過程。
這些文化間相似性的對比是與原始印歐語研究無關的考古學問題,而根據考古學證據假設這些文化具有非偶然的相似性,是「墳塚模型」將紅銅時代(前5千年)的東歐大草原定位為原始印歐文化核心的關鍵。
各階段的文化及文化的擴張
金布塔斯最早的假說包括以下四階段的墳塚文化:
- 墳塚甲(Kurgan I):第聶伯河/伏爾加河區域,前4-3.5千年。明顯是從伏爾加河流域的各文化發展而來,又進一步包括薩馬拉文化和塞羅格拉佐沃文化。
- 墳塚乙、丙(Kurgan II–III):前3.5-3千年。包括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及北高加索的邁科普文化。具怪石圈、早期兩輪戰車、神人同形石碑。
- 墳塚丁(Kurgan IV):坑墓文化,前3-2.5千年。涵蓋從烏拉爾河至羅馬尼亞的整個草原地區。
和三次相繼的擴張:
- 第一波擴張(Wave 1):早於墳塚甲。從伏爾加河下游擴張至第聶伯河,墳塚甲文化在擴張後與特裡波耶文化共存。此次遷徙的影響達巴爾幹半島以及沿著多瑙河一直到達的塞爾維亞的溫察文化(Vinča)和匈牙利的倫哥耶爾文化(Lengyel)。
- 第二波擴張(Wave 2):前4千年中期。邁科普文化擴張使北歐在約前3000年產生混合的「墳塚化」的文化——雙耳細頸橢圓尖底陶器文化、巴登文化及最終的繩紋陶文化。金布塔斯認為這是印歐語第一次侵入西歐和北歐的地區。
- 第三波擴張(Wave 3):前3000-2800年。坑墓文化越出東歐大草原的範圍,擴張後今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東部均出現坑墓文化的特徵。特裡波耶文化於同期(前2750年)沒落。
另見:印歐人原住地假說
歐洲的「被墳塚化」的雙耳細頸橢圓尖底陶器文化曾被提出是原始印歐語族群的「第二(secondary)原住地」,該文化在前2300年左右分裂為鍾杯戰斧文化(Bell-Beaker)和繩紋陶文化。進一步分裂產生現印歐語系的各分支——義大利語族、凱爾特語族、日耳曼語族和巴爾幹和中歐地區的部分已滅亡的分支,可能還包含邁錫尼入侵前的米諾斯文明。
時間表
- 4500–4000,原始印歐文化前期: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第聶伯河-頓涅茨河文化和薩馬拉文化;馬的馴化(第一波擴張)。
- 4000–3500,亞姆納文化——在東歐大草原出現的墳塚文化的原型,及北高加索的邁科普文化。印度-西臺模型認為原始安納托利亞語已分裂出去。
- 3500–3000,原始印歐文化中期:亞姆納文化達到巔峰,它代表了傳統的被重構的原始印歐社會,具石偶和早期兩輪馬車的雛形,主要在山堡(hillfort)所保護的永久聚落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和河畔的漁業。亞姆納文化與晚期歐洲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接觸產生了「墳塚化的」雙耳細頸橢圓尖底陶器文化和巴登文化(第二波擴張)。邁科普文化有最早的進入青銅時代的跡象,青銅製的武器和工藝品被帶入亞姆納文化的地區。噝音化可能已開始。
- 3000–2500,原始印歐文化後期:亞姆納文化擴展至整個東歐大草原(第三波擴張)。繩紋陶文化佔據從萊茵河至伏爾加河的地區,對應於原始印歐文化末期的統一體——廣袤的「墳塚化的」地區漸漸分裂為各種獨立的語言和文化,除安納托利亞和吐火羅兩個分支外,各分支間仍然相互有弱的聯繫使技術和早期的藉詞得以傳播。顎-噝音派的分裂可能已基本結束,但噝化的傾向仍然活躍。
遺傳學
更多資料:基因
末次盛冰期(距今2.5-1.3萬年前)時,有可能歐洲的人口被迫退至特定地區避難,其中之一是現烏克蘭。有些研究者視人類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R1a1=M17(單核苷酸多態性標記,見命名法)與墳塚文化相關聯。R1a1現見於中亞、西亞、巴基斯坦、印度和東歐的斯拉夫人群中,在西歐的多數國家(如法國或英國的部分地區)少見。在北歐,23.6%的挪威人、18.4%的瑞典人、16.5%的丹麥人和11%的薩米人是R1a1。R1a1在波蘭、俄羅斯和烏克蘭最常見。
一說是R1a1基因是在距今1.3萬年-7600年前源出第聶伯河-頓涅茨河山谷,與1.2萬年前從烏克蘭的第聶伯河山谷擴張、一直到斯堪的納維亞的阿仁斯伯格文化有關聯。另一說認為R1a1是在繩紋陶文化期間到達南斯堪的納維亞的。塞米諾(Semino)等提出R1a1基因在末次盛冰期的傳播以及它因墳塚文化的擴張而擴大的過程。
在南西伯利亞的、極有可能是印度-伊朗人的安德羅諾沃文化(Andronovo)
發現的青銅時代的遺骸,90%都是西亞-歐洲血統,幾乎完全是單倍型類群R1a1,如果算上鐵器時代的話則R1a1比例為77%。DNA鑑定其人群很大一
部分都為眼睛藍色或綠色、淺膚色、淺髪色,說明其來源歐洲的可能性很大。同屬安德羅諾沃文化、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從哈薩克發現的遺骸也絕大部分是西亞-歐
洲血統。德國埃勞(Eulau)的繩紋陶文化遺址的多個距今有4600年歷史的遺骸經分析也是R1a1。這些結果都對墳塚假說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除R1a1外,另外一個遺傳標記是卡瓦利-斯福扎提出的B型血的基因,它在歐洲的分佈與墳塚假說和R1a1的分佈均吻合。
現
在主流的考古學觀點認為很可能其他人群向西擴張至歐洲的過程有兩次,這是在分析上述遺傳學結果時需要考慮到的一個問題。考古學上認為第一次擴張是與農業的
誕生有關,它將所謂「新石器集征」(Neolithic package)在約前6500年帶入東南歐洲,在約前5000年抵波羅的海,線紋陶文化是其代表。擴張的源地已被確定在小亞細亞,現土耳其-敘利亞邊境附近。墳塚假說認為與此不同的另一次擴張在約2-3千年後發生,擴張源地在約1000公里以北處。與墳塚假說競爭的安納托利亞假說則將這兩次擴張合併,從而將原始印歐語的使用上推至公元前7世紀。
孔甫烈的修正
荷蘭語言學家孔甫烈(Frederik Kortlandt)在1989年發表了他改進後的墳塚模型,[6]他提出金布塔斯(例如在1985年提出)的假說的不足之處主要在於它是以考古學證據作為主要出發點,試圖從語言學上找符合的現象。孔甫烈則是從語言學證據為落腳點,他認為現烏克蘭東部的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最有可能是印歐人的原住地。未向西、東或南擴張的印歐人(Mallory 1989)成為了波羅的-斯拉夫語言的使用者,其他噝音印歐語的使用者是亞姆納文化人群的後裔,西部印歐語使用者則是繩紋陶文化人群的後裔。這樣很容易將波羅的-斯拉夫人的祖先與第聶伯河中游文化聯
繫起來,而如果這一文化的來源是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亞姆納文化和特裡波耶文化之一的話,這些變化過程與噝音語言在西印歐語影響下的發展十分吻合。波羅的
-斯拉夫語的分裂與印歐語分裂相似:斯拉夫人向西、南和東部遷徙,拉脫維亞人向北遷徙,普魯士人則被德國人同化。立陶宛語表象上的存古性質實際與颱風的風
眼無異。
孔甫烈認為語言學界中構擬原始語時,有將其使用時間在語言學證據所無法支持下向更早假設的傾向。如果將印度-西臺文化和印
歐文化分別與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的始、末相關聯,那麼從語言學證據可以看出印歐語的歷史將沒有早過金布塔斯的「第二」原住地,伏爾加河中游的赫瓦倫斯克文
化和北高加索的邁科普文化將不屬於印歐文化。任何在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之外的提議必須通過考慮原始印歐語與其他語系的聯繫來解決。考慮到原始印歐語和西北高加索語言在類型學上的相似性,若假設該相似性是區域上的共性,孔甫烈認為可以將印歐語看作是假想的「烏拉爾-阿爾泰語系」的一分支在高加索底層影響下演變的產物。這樣的演變有考古學上的證據支持,它將前印歐語的產生定位在前7千年的裡海北岸,本質上與金布塔斯的假說是吻合的。
侵入還是擴散?
墳
塚假說並不是認為印歐人擴散的所到之地是從無人變為有人,因為很多受擴散影響的地區已被現代人類居住有數萬年之久。但事實是大多數受印歐人擴張影響的文化
都被迫遷移或沒落,或者被迫與墳塚文化相互融合。這一點在語言上的表現最為突出。在公元1500年,整個西歐和中歐唯一仍被使用的非印歐語言只有巴斯克語一種;最近4000年來,只有為數不多的幾種歐洲滅亡的非印歐語言被記錄下來:伊比利亞語(Iberian)、阿基坦語(Aquitanian)(與巴斯克語同源)、伊特拉斯坎語(Etruscan)及其親屬語言、北皮塞恩語(North Picene)、埃泰爾賽普勒斯語(Eteocypriot),以及零散記錄的、目前基本還未解讀的語言,例如以線形文字A書寫的埃泰爾克里特語(Eteocretan)。
「印歐化是文化而非體形性質上的改變。它是通過軍事勝利而將新的行政系統、語言和宗教,成功地施加到原住民群體上的過程。」考古學研究----------------------------
這 是一種主要基於考古發現而確立起來的理論在原始印歐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徵是他們的葬俗。他們將死者埋於地下的墓穴中,一個墓穴可能就是一個家庭,裡 面所埋的一般為一個婦女加一兩個孩子,或一對成年男女加幾個孩子;墓室用石頭或木頭築成房屋狀,可能表示墓穴即為死者之住房,然後再在墓頂上建造一個圓形 的小墳丘。由於這種墳丘在俄語中被稱作「кургáн」,意思是「墳冢」。所以,吉布塔在1956年出版的《東歐史前史》(The Prehistory of Easten Europe)中將原始印歐語文化稱作「Kurgan Culture」,可以譯為「墳冢文化」
圖為墳塚假說中,印歐人在公元前約4000年至1000年期間的遷移的情況。虛箭頭表示的「安納托利亞遷移」的路線可能經過高加索地區或巴爾幹半島。粉色表示的範圍為假設的原住地(Urheimat),包括薩爾馬特文化Сарматы及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紅色表示的是操印歐語的族群在公元前約2500年可能已定居的地區,橙色表示的是前1000年左右的情形。
探訪也裡可溫峽谷尋找失落的雅利安文明 - 透視俄羅斯
眾所周知,伊朗和印度曾為創立偉大的古代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鮮為人知的則是他們的祖先來自如今的俄羅斯烏拉爾地區。
1987
年,當地政府計劃在也裡可溫峽谷(ArkaimValley)谷底建造一座巨型水庫。當時,大壩已經建成,而考古學家正在忙於完成對建設工程例行的考古勘
查工作進行收尾。此時,一支勘察小組匯報,在也裡可溫峽穀草原上發現了一些奇怪的事情。當考古學家乘坐飛機從空中對該地區進行考察並發現地面呈現出由弧線
和輻射線構成的巨大圖案時,他們知道自己無意間取得了重大的考古發現。這一圖案看起來像是印度的曼陀羅或是帶輻條的車輪。之後,專家們開始懷疑,這座古鎮
是否就是由曼荼羅圖案的設計者,即遷移至印度和伊朗的雅利安人部落所建造。
科學家們設法將也裡可溫峽谷保護起來,使其免於被洪水淹沒。20世紀90年代初,考古人員最終確定,在特洛伊戰爭爆發前的500多年,埃及建造金字塔和巴比倫崛起的時代,在烏拉爾山南部地區曾經存在過一個由20多個城鎮組成的國家,而且每個城鎮都擁有自己的雄偉城堡。
也裡可溫峽谷:擁有與耶路撒冷一樣悠久歷史的土地
負
責該地區考古挖掘工作的根納季·茲達諾維奇(Gennady
Zdanovich)目光凝重得望著重重濃霧說道:「烏伊河似乎在森林草原和平原草原之間形成了天然的邊界。那裡就是雅利安人疆域開始的地方」。他繼續
說:「雅利安人疆域寬廣。那是他們的埋葬土丘。我們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戰車,比希臘人早1000多年,那是一種兩輪馬拉大車。」
當
地嚮導謝爾蓋·馬柳京(Sergei
Malyutin)是其古老家族中最年輕的考古學家,他在也裡可溫峽谷長大。他說:「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曾有過在當時看起來很進步的想法,就是建造
一座民族文化博物館,一個露天的博物館,將旅遊、教育和研究項目融為一體。一座這樣的博物館不只是一座陳列展示櫃的建築。」
事實
上,這座博物館就是營地周圍的這片草原。距離營地幾步之外就是考古學家重建起的一座石器時代家園。這座家園由成千上萬的馬骨建成,而不是用傳統的石料堆砌
而成,要知道在草原上石頭總是很短缺。此外,繪有史前岩畫的著名的舊石器洞穴也不是用來住人的,那裡通常被用來舉行典禮和儀式。
位
於石器時代家園對面的是一座遊牧帳篷,或者稱作蒙古包,此外還有庫爾干石柱以及立有代表死者的假人的古墳墓。這些是鐵器時代遺留下來的文物,屬於斯基泰人
時代。那一時期的考古發現常有馬(斯基泰人發明了馬鐙)、武器以及具有進取精神的「斯基泰動物風格」藝術。茲達諾維奇表示:「我們會將可能對草原造成破壞
的東西帶走。我們要在這裡建造一座博物館,來紀念曾在這裡生活過的各個民族。」
這片古老的土地有著與如耶路撒冷一樣悠久的歷史。在本地地圖上,唯一看起來很奇怪的名字是巴黎茲村(Parizh )(巴黎),它因紀念當地哥薩克人參加獲勝的1812年戰爭而得名。
也裡可溫峽谷 來源:塔斯社 Lori/Legion Media
「被誤解的文明」:數千年前雅利安人的草原生活
如
今,在也裡可溫峽谷中已經找不到代表古老的曼陀羅城堡曾經矗立過的遺蹟了。茲達諾維奇說:「你同樣還是可以站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感受一下。」他的夢想是在
附近全比例重建一座城堡。然而,直到現在,還只能通過博物館裡的微縮模型來對城堡進行研究。城堡的雙層防禦城牆以粘土覆蓋木框架建成,內部的房屋相互連接
呈放射性佈局,出入用的門則安裝在屋頂上。所有的房屋看起來都是一樣的,沒有明顯的貧富差別。每座房屋都配有可獨立使用的井,大部分房屋還建有用銅和錫礦
石冶煉青銅的熔爐。青銅的出現成為科技和文化向前發展的巨大動力,這也成為那一時代被稱為青銅時代的原因。那時的人們用獸骨製作針和魚鉤,用皮革縫製衣
服,將麻紡成織物,主食多為穀物、肉類,偶爾也吃魚。
茲達諾維奇表示:「當時就已形成了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如飼養牛、小型家畜以
及耕種等傳統的經濟模式。也裡可溫峽谷最常見的作物為小米、洋蔥和大麥。牛等牲畜通常被安置在城堡外面,位於城牆和護城河之間的地方。有自己的水源至關重
要。通常城鎮都建在河邊,通過開鑿護城河將水引入城中。這一定也有一些像徵意義。」
這裡的一切都具有像徵意義——從陶瓷首飾到城市
本身皆如此。當時的城鎮按照完整而全面的設計建造而成,但城裡卻找不到圖紙、神像以及銘文。然而,其所具有的傳承力量已經得到了證實。當一代人遷移時,他
們會將整座城市付之一炬,而另一代人會在以後再次回到這裡,精確地重建整座城市。每口井、每一個位置都完全按原樣重建。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一遍又一遍,而且
有記錄顯示,他們通常不會在一座城市中停留太久。
考古學家將此稱為「沮喪的文明」,但有時又因其存在著太多的神秘之處,被稱為「被
誤解的文明」似乎更貼切。當地居民的墓葬形式也很奇特:一名男性和一名女性躺在一起,相互擁抱得同時,女性則揮舞起戰斧砍向同伴的頭。有時,死者呈胎兒姿
態下葬,這或許意味著新生,或為了說明死亡只是一個夢。
茲達諾維奇表示,雅利安人從西方來到這裡,可能經過伏爾加河進入中亞地區。他認為雅利
安人的聖飲是將加了麻黃的牛奶與大麻一同煮沸。他說:「古印度的《梨俱吠陀》和《阿維斯陀》兩本經典均對雅利安人的起源之地有過描述,其中寫道:那裡有白
樺樹。氣候看上去和我們這裡很像。他們有相似的墓葬習俗,死者骨骼也符合印歐人的特徵。此外另一個主要特點為戰車,但是只有雅利安人才使用戰車。http://tsrus.cn/articles/2012/08/29/16709.html
位於俄羅斯車里亞賓斯克州的阿爾卡伊姆Аркаим古城
綜合考古學和DNA分子生物遺傳學 比較語言學的證據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了
俄羅斯南部的黑海平原和伏爾加河和第聶伯河流域之間就是這個亞利安文化的發源地
發明種小麥 使用馬拉的戰車 和最早馴養馬的古代遊牧農耕文明
並往西歐和南亞遷徒 征服了印度的茶批羅達人 和西歐的土著
使用原始印歐語言 父系的社會 和多教神文化信仰
後來其中一個分支到了中東是人類最早使用鐵器的西臺帝國
在烏克蘭地聶伯河發現人類最早使用馬匹的考古證據
還有一分支是Сарматы薩爾馬特人 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 Андроновская安德羅諾沃文化等等
且現代人的國家之中 最接近其血緣的就是斯拉夫人(俄羅斯人 烏克蘭 白俄羅斯波蘭等國)
幾乎創造了現代人類世界文明和文化的起源
墳塚假說
圖為墳塚假說中,印歐人在公元前約4000年至1000年期間的遷移的情況。虛箭頭表示的「安納托利亞遷移」的路線可能經過高加索地區或巴爾幹半島。粉色表示的範圍為假設的原住地(Urheimat),包括薩爾馬特文化Сарматы及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紅色表示的是操印歐語的族群在公元前約2500年可能已定居的地區,橙色表示的是前1000年左右的情形。
據墳塚假說等的說法,公元前3000年代,原始印歐人還是一個部落聯盟,原居於今天俄羅斯西南部烏拉爾山脈附近,其生產力發展已進入紅銅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他們是一個遊牧部落,其社會組織形態尚處於父系氏族部落和軍事民主制時期。原始印歐人的部落不斷向外遷徙,向西進入歐洲大部分地區,向東深入歐亞的腹地、向南則伸入西亞和南亞,在人類歷史上形成了規模巨大的世界性的遊牧部落遷徙浪潮。
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於黑海沿岸的另一支,進入巴爾幹半島的東北部,接著陸續分批進入希臘,被稱為希臘人。同一時期,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一支,從俄羅斯南部的庫班地區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小亞細亞的安那托利亞。這些人和當地原居民雜居、融合,被稱為盧維人、帕來人、西臺人、呂底亞人。
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於東歐草原西部(大約在今天的多瑙河下游平原)的一批原始印歐人,沿多瑙河向西挺進,他們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今天的義大利一帶,被稱為拉丁人。拉丁人是這些遷移民族中最著名的一支。與此同時,另一些原始印歐人繼續向西和北兩個方向遷移,形成了西歐和中歐的塞爾特人和北歐的日耳曼人。
一支原始印歐人部落於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1400年,在西西伯利亞和中亞草原地帶建立的安德羅諾沃文化,此文化區域中有歷史記載的最早族群是斯基泰人和辛梅裡安人,其中一部份原始印歐人進入伊朗高原定居在這一地區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別建立了米底王國和波斯帝國,被稱為米底人和波斯人。
巴克特里亞·馬爾吉阿納文明體的一部份原始印歐人則繼續向東南方向移動,在公元前1200左右越過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脈約於公元前1200年來到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印度雅利安人遇到了當地土著達羅毗荼人的頑強抵抗,這使得雅利安人不得不放慢征服的腳步,經過約6個世紀的漫長戰爭,雅利安人最終把大量土著達羅毗荼人趕走,有的則變成了印度雅利安人的奴隸。
遺傳學
在現代遺傳學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中,一般將假定的原始印歐人同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R1a1相關聯,其分佈跨域了印度次大陸、東歐、中歐、中亞、西亞等地。在歐洲還有與其親緣最近的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R1b,在新石器時代隨農耕技術而從近東傳入[6][7],與西歐凱爾特人相關。
|
|
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R1a1的分佈。 | 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R1b的分佈。 |
|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聶伯河西岸,距離基輔250公里的屬於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的遺址德列夫卡,發現了被馬嚼子磨傷的馬牙和鹿角做馬嚼子,這個遺蹟時代在距今6000年前,屬於「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的遺蹟,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人類馴養馬匹的證據。
馬的馴養在人類遷徙和戰爭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原始的雅利安人還被認為是輪輻戰車的發明者。這兩項重要發明使得原始的雅利安人不但遷徙範圍空前廣闊,而且在對非雅利安民族的征戰中具有強大的優勢。
考古人員最近在南部阿爾泰邊疆區發掘出一具距今2000多年的女性木乃伊。
俄埃爾米塔什國家博物館專家康斯坦丁·丘古諾夫說,這具女性木乃伊的年代屬於公元前8世紀的西徐亞時代。木乃伊的發現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研究西徐亞文化和西徐亞人的生存狀況。
考古人員發現這名女子的雙手生前保養很好,說明她家境殷實,很少勞動。另外,隨木乃伊一起發現的還有一些皮製衣物的殘片和金屬飾物,但這些物品是否屬於這名女子,還有待專家進一步考證。
西徐亞人是約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活動於南俄草原上、操北伊朗語的遊牧民族。西徐亞人能征善戰,善於養馬,是史載最早的遊牧民族之一。
女神飾物
公元前八世紀,西徐亞人從中亞地區向黑海方向遷移,成為居住在黑海之濱的草原民族,他們和鄰近的定居民族保持著經常的聯繫。
希臘人從公元前七世紀就開始在黑海周圍定居,並且建立了眾多的商行。當時與希臘保持政治和商務聯繫的民族和部落都擁有大量的黃金製品,西徐亞人也不例外。今天,西徐亞人的黃金器物已經成為南俄羅斯草原古代藝術的組成部分。
揭秘西伯利亞2000多年前冰凍木乃伊
阿爾瓚2號墓地的一個墓室內部
科學家在2006年的一次挖掘工作中發現了西徐亞人武士木乃伊
據 6月號《探索》雜誌報導,近年來,在海拔8000英呎的阿爾泰山的山谷中,考古人員陸續發現了一些保存完好的冰凍木乃伊,為人們揭開了古希臘的一個遊牧民 族斯基泰人(又稱西徐亞人或錫西厄人)的神秘面紗。然而由於全球變暖的影響,幾千年來保護它們的低溫將不復存在,一些科學家展開了搶救性的挖掘。
斯 基泰人從未建立起自己的王國,3000年前具有相似文化的部落共同組成了一個緊密相聯的網絡,公元100年左右逐漸消亡。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將斯基泰人 描述成一個野蠻的部落,至於斯基泰人如何看待自己——他們沒有語言,只有從那個時期的文物及殘骸揭開這個謎團。
戰地手術的最早證據
2003 年德國考古學家在西伯利亞南部一座墓地發現了一具斯基泰人武士的遺骸,同他葬在一起的還有另外40人,考古學家稱這座墓地為「阿爾瓚2號」(Arzhan 2)。這名武士因箭穿入腦袋而身受重傷,三角有刺的箭頭可能是騎在馬背的敵人射的,力量很大,他右眼下面的骨頭完全粉碎。這並不是武士首次遭遇這樣的致命 傷。年輕時一把劍曾刺穿了他的後腦,但他大難不死。
德國哥廷根大學古人類學家邁克爾·舒爾茨(Michael Schultz)說,這一次有所不同,他可能為求速死而大聲哀求。舒爾茨一隻手拿著武士的頭骨,另一隻手拿著弓箭複製品,描述了2600年前西伯利亞大草原上演的驚心動魄的一幕。
舒 爾茨說:「當時,那個人哭喊著救命。」頭骨處細細的裂痕表明,武士的同伴割開他的面頰,嘗試用小鋸將骨頭碎片取出,但無濟於事。他指著頭骨的裂紋,描述了 接下來的痛苦一幕:萬般無奈之下,外科醫生用鑿慢慢鑽入頭骨,試圖將箭頭取出。舒爾茨說:「數小時或一天後,這個人死了。這絕對是一種折磨。」
為 更多瞭解這些古人的生活和死因,舒爾茨多年來一直採用類似於在犯罪現場法醫使用的技術,研究他們的骨頭。今年4月,他宣佈了對受這名傷武士的研究結果。舒 爾茨說,這名武士的屍體上具有戰地手術的最早證據。在此之前,舒爾茨曾於2007年10月宣佈發現葬於「阿爾瓚」2號墓地中心的王子遺骸。他採用掃瞄電子 顯微鏡,發現了王子患有前列腺癌的跡象。這是有關前列腺癌的最早證據。
考古人員在「阿爾瓚」2號墓地發現的骨骼都屬於斯基泰 人武士,斯基泰人是古希臘的一個遊牧民族。這些骨骼只是考古學家在中亞偏遠地帶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的組成部分。其中一項可追溯至20世紀40年代,木乃伊 是在穿越西伯利亞和蒙古的阿爾泰山發現的。後來,隨著蘇聯解體,考古學家得以對一些地點展開挖掘,發現斯基泰人秘密的步伐加快。
南西伯利亞的古代庫爾干人的基因
Ancient DNA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history of south Siberian Kurgan people.
Keyser C, Bouakaze C, Crubézy E, Nikolaev VG, Montagnon D, Reis T, Ludes B.
Laboratoire d'Anthropologie Moléculaire, Institut de Médecine Légale, 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11 rue Humann, 67085, Strasbourg Cedex, France, Christine.Keyser@iml-ulp.u-strasbg.fr.
To help unravel some of the early Eurasian steppe migration movements, we determined the Y-chromosomal and mitochondrial haplotypes and haplogroups of 26 ancient human specimens from the Krasnoyarsk area dated from between the middle of the second millennium BC. to the fourth century AD. In order to go further in the search of the geographic origin and physical traits of these south Siberian specimens, we also typed phenotype-informativ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ur autosomal, Y-chromosomal and mitochondrial DNA analyses reveal that whereas few specimens seem to be related matrilineally or patrilineally, nearly all subjects belong to haplogroup R1a1-M17 which is thought to mark the eastward migration of the early Indo-Europeans. Our results also confirm that at the Bronze and Iron Ages, south Siberia was a region of overwhelmingly predominant European settlement, suggesting an eastward migration of Kurgan people across the Russo-Kazakh steppe. Finally, our data indicate that at the Bronze and Iron Age timeframe, south Siberians were blue (or green)-eyed, fair-skinned and light-haired people and that they might have played a role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Tarim Basin civilization.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no equivalent molecular analysis has been undertaken so far.
-----------------------
結論:查了2000年中的26個人(Krasnoyarsk克拉諾亞斯卡區域,公元前二十世紀中期即公元前1500年左右--公元400年),經查,Y幾乎都是R1a1-M17.
在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南西伯利亞的確是印歐人的活動地域,暗示著有一批庫爾干人向東穿過俄-哈大平原而來。
在此時期,南西伯利亞人是藍或綠色的眼晴,淺色皮膚和毛髮。他們可能在塔里木盆地文明的早期發展中起過作用。
阿爾瓚2號墓地出土的金色箭袋
考 古學家稱,斯基泰人銅器時代的祖先們住在現為俄羅斯、蒙古、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相交的高地,他們飼養家畜。帕金格爾說:「接下來事情發生了改變。」從大約公 元前1000年前開始,濕潤的氣候可能為這裡帶來了綠色草原和成群的馬、山羊和山羊。人們躍上馬背,跟隨牧群徜徉,享受藍天碧草的美麗和開闊。據考古學家 的資料顯示,大約公元前800年,所有這些遊牧民族都消失了。
考古學家常常會從一些普通的人工製品和人類遺蹟中尋找線索,因 此,雖然從斯基泰人遊牧族中出土的珠寶奢侈華麗,但是,真正寶貴的卻是斯基泰人人自身。考古學家們在低海拔地區和溫暖的烏克蘭平原挖掘了一個世紀,但是, 除了骨骼或者珠寶很少發現其他東西。上世紀40年代末,蘇聯考古學家薩吉·魯登庫在阿爾泰山帕茲雷克地區旅行時收穫了一些驚人發現。裝飾豪華的木製墓室有 著保存完好的木乃伊,他們的皮膚上有精緻的動物紋身。他們的腦殼、內臟以及其他器官都被除掉,屍體縫上馬毛。這些死者被裝扮、武裝起來,被放在裝有氈毯、 羊毛地毯和被宰殺馬匹的墓室裡。
1992年,俄羅斯考古學家開始了冰凍木乃伊的新研究。新西伯利亞考古學家納塔亞·波羅斯馬 克在阿爾泰另一處遺蹟----Ak-Alakha墓地發現帶有一名穿著中國絲綢服裝、有著精美紋身的「冰公主」的棺材。該地區的其他發現還包括放有2具棺 材的一處墓室。其中一具棺材中是一名男子的屍體,另一具是一名女子,她還裝備有短劍、戰鎬、弓和裝滿箭的箭袋,她穿的不是裙子而是長褲。有些學者根據這些 發現推測,斯基泰人人和具有傳奇色彩的亞馬孫女戰士之間存在聯繫。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在個墓地幾英里之外,帕金格爾的 同伴瓦亞徹斯拉夫·莫羅丁出土了一名年輕金發武士的木乃伊。下葬方式與帕金格爾發現的木乃伊相似。帕金格爾在Olon-Kurin-Gol河發現的這具木 乃伊的臉被冰封存。他擔心,全球變暖可能會導致他們很快結束對斯基泰人人的研究。魯登庫的挖掘日記包含天氣預報,當時比現在考古學家在阿爾泰經受的天氣冷 多了。
帕金格爾說:「當你看到上世紀40年代的這些記載,再與今天的氣候作比較,根本不用考古學家,任何人都能看得出這一變 化。」德國亞琛大學地理學家弗蘭克·萊姆庫爾對阿爾泰地區湖水位進行了10年研究,萊姆庫爾說:「根據我們的研究,當地冰河正在消退,湖水位在上升。」因 為該地區的降雨量沒有增加,所以這些變化「只能是來自永久凍結帶和冰河的消融。」
隨著永久凍結帶的解凍,保護斯基泰人人木乃 伊那麼多世紀的冰也將解凍。就Olon-Kurin-Gol墓地而言,在墓室被打開後,那些曾經封存木乃伊到墓室頂部的冰已經消退9英吋。在未來幾十年 內,這些冰晶體可能會完全消失。帕金格爾說:「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拯救性發掘,因類很難說這些墓穴還能存在多久。」
沒想到常染色體SNP幫助解決了色素深淺的問題
對眼色和髮色的判斷涉及到另一些文章:
Pigment phenotype and biogeographical ancestry from ancient skeletal remains: inferences from multiplexed autosomal SNP analysis
Caroline Bouakaze1 , Christine Keyser1, 2, Eric Crubézy2, Daniel Montagnon1 and Bertrand Ludes1, 2
Received: 16 December 2008 Accepted: 7 April 2009 Published online: 5 May 2009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study, a multiplexed genotyping assay for te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located within six pigmentation candidate genes was developed on modern biological samples and applied to DNA retrieved from 25 archeological human remains from southern central Siberia dating from the Bronze and Iron Ages. SNP genotyping was successful for the majority of ancient samples and revealed that most probably had typical European pigment features, i.e., blue or green eye color, light hair color and skin type, and were likely of European individual ancestry. To our knowledge, this study re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multiplexed typing of autosomal SNPs on aged and degraded DNA. By provid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pigment traits of an individual and allowing individual biogeographical ancestry estimation, autosomal SNP typing can improve ancient DNA studies and aid human identification in some forensic casework situations when used to complement conventional molecular markers.
Keywords Autosomal SNPs - Pigmentation - Ancestry - Ancient DNA - SNaPshot
Y-DNA ad mtDNA was extracted from most of these samples in previous studies (Bouakaze C. et al. 2007 and Keyser C. et al. 2008). The majority of the males who carried haplogroup R1a1 turned out to be very similar to the European reference population (Utah Americans from the HapMap project).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dividual with Hg C clustered close to the East Asians (HapMap Han Chinese and Japanese), along with another sample for which a Y-DNA result was not available. Here's the admixture plot based on STRUCTURE analysis, which you can compare to this similar effort using over 1,000 Poles.
My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mbined results on these ancient Siberians is that they were largely of Central-Eastern European origin, or from the same source as modern Central-Eastern Europeans. They also most likely spoke Indo-Iranian (ie. Indo-European) languages. After migrating east they obviously came into contact with populations from East Eurasia, and mixed with them. Nothing really surprising there, because it fits with what we know from archeology, as well as other aDNA studies. For example, a recent analysis of Corded Ware skeletons from Germany also found Hg R1a1, as well as a rare mtDNA lineage present in modern Indo-Iranian Shugnans from Tajikistan.
So it's pretty clear there were Bronze Age expansions deep into Asia from somewhere in the west, possibly Europe. They carried with them West Eurasian genes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rhaps Indo-European speech. But many of the details are still a mystery.
世界人類Y染色體單倍群分佈地圖
2014/6/25補充 亞利安人遷襲路線和各地所建立的文明
亞利安人遷移路線
印歐人在公元前約4000年至1000年期間的遷移的情況。虛箭頭表示的「安納托利亞遷移」的路線可能經過高加索地區或巴爾幹半島。粉色表示的範圍為假設的原住地(Urheimat),包括Сарматы薩爾馬特及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紅色表示的是操印歐語的族群在公元前約2500年可能已定居的地區,橙色表示的是前1000年左右的情形。
綜合考古學和DNA分子生物遺傳學 比較語言學的證據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了
俄羅斯南部的黑海平原和伏爾加河和第聶伯河流域之間就是這個雅利安文化的發源地
發明種小麥 使用馬拉的戰車 和最早馴養馬的古代遊牧農耕文明
並往西歐和南亞遷徒 征服了印度的茶批羅達人 和西歐的土著
使用原始印歐語言 父系的社會 和多教神文化信仰
後來其中一個分支到了中東是人類最早使用鐵器的西臺帝國
在烏克蘭地聶伯河發現人類最早使用馬匹的考古證據 而烏拉爾山的安德羅諾沃是最早使用戰車的
還有一分支是Сарматы薩爾馬特人 斯萊德涅•斯多格文化 Андроновская安德羅諾沃文化等等
且現代人的國家之中 最接近其血緣的就是斯拉夫人(俄羅斯 烏克蘭 白俄羅斯 波蘭等)
幾乎創造了現代人類世界文明和文化的起源
補充 2014/6/22
Да, скифы - мы!
可以分享您此篇學術研究文章,讓更多人知道真相嗎? :)
回覆刪除5樓. 大一統理論
回覆刪除2020/09/06 10:00
之前看過的資料是R1b的分裂時間比較早,R1a比較晚,R1b比較接近西歐凱爾特人這是一個農耕民族英國巨石陣可能就是他們建立的,R1a比較接近西敘亞人或是基斯泰人,不過後來他們也進入農業時代變成斯拉夫人只是年代比較晚,而這兩種單倍群是近親,其實歐洲很多民族單倍群都不是唯一的,向德國都能西混有西歐和東歐北歐的單倍群,而歷史最大的玩笑就是,民族主義很大程分是和遺傳學的研究相反,是民族主義和生產關係的條件創造民族,不是民族創造民族主義,比如說讓一群西非的黑人後代生活在美國經過200年之後他可以說流利的英文然後認同自己是美國人而忘記自己祖先是西非,因此被同化,歐洲這種現象也存在只是顛倒過來,被希特勒看不起的斯拉夫人其實血緣上比較接近雅利安人,所以我才會認為民族本身是虛擬的幻想出來的共同體,並不是真實存在,民族是被資本主義生產的利益集團的控制範圍決定的民族,國家決定的一種意識型態宗教以後就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灌輸教育,然後道長大以後產生根深蒂固的國家認同,是誰規定韓國 日本 美國德國這些民族國家他們一出生就是本國人而須要跟外國人對抗的?是本國的資產階級利益集團,可以完全虛構一種宗教,向之前討論過的台灣20幾年前教改以後越來越多年輕人對台灣認同超國對中國的產生影響,就是一個例子,所有民族國家本身都是虛擬的想像共同體建構出來的,被本國利益集團操控,他們真實的歷史和他們說的意識形態的東西不一樣,人類應該是無差別的命運共同體,因為全球化已經把每個人變成國際分工的一個螺絲釘,但是國家之間卻因為壟斷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本質產生的矛盾相互對抗,這種對抗產生兩次世界大戰和無數帝國主義戰爭,在更早的時候不同的宗教還產生德國30年戰爭,例如德國30年戰爭表面上看是宗教,背後是兩大利益集團代表封建勢力的天主教和新興的資產階級勢力新教
我並不是認為民族國家會馬上立刻消亡,因為他在現狀來說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是個事實,列寧也認為被壓迫剝削的民族有必要組成一個民族和帝國主義對抗短時間內不可能消失,因此才有民族革命和殖民地解放戰爭(包括49年的中國),這對歷史來講都是一種進步的民族主義,包括馬克思曾經也支持愛爾蘭獨立運動,馬克思支持過英國本土工人去支持愛爾蘭工人獨立,因為對於當時大英帝國在全由殖民剝削削弱這個國家本身是一個正確的戰略大方向,但列寧的民族主義有點不同,他贊成工人階級把槍口對準自己的祖國俄羅斯帝國和沙皇,以此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俄國戰敗,當時的口號是希望各國社會民主黨都同樣號召國內的工人槍口對準自己國內的將軍和利益集團,比如讓德國工人對抗德國帝國主義 、法國工人對抗法國帝國主義...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除了俄國屬於開發中國家這個相對薄弱的鏈條外,這些國家的社會民主黨,並沒有這樣做反而去支持自己國家打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有德國的羅沙‧盧森堡比較例外支持德國工人反自己國家的帝國主義,但是各國工人階級沒有國際主義立場反而是支持本國資產利益集團(這或許跟你說的賽局理論有關是不是一種囚徒困境?),這是一段歷史是列寧認為歐洲各國社會民主黨已經死了後來第三國際創立的原因希望聯合各國工人反對自己國家,但是最後只有俄國自己成為了犧牲品,現在的歷史看起來是民族國家短時間不可能消失,隨著技術和生產力的擴散,第三世界人均GDP可能在漫長的歷史中追上已開發國家(可能需要百年),那麼這種國民所得的差異降低會導致民族國家的認同本身被削弱,比如美國的藍領工人發現製造業外流導致他們工資越來越接近中國,這種在全球化條件下差異逐漸縮小下各國的工人是有可能國際聯合起來的,帝國主義的權力有可能被削弱,只是需要的過程很長需要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人口追上以開發中國家。因為現在的世界體系是已開發國家用大量剝削全球用來支撐國內大量小資產階級和貴族工人順便養出一個社會福利體系,這種社會福利體系要靠大量資本的盈餘和利潤並課稅來支撐,來隨著全球平均利潤率長期下降趨勢長期來看社福體系很難維持下去會出現財政赤字
谢谢精彩的分享。跟楼主的精彩文章交流一下, 有些知识点我是确定的, 如果跟你的科学标准不一样, 也许你可以突破科学错误的地方, 正如你文章提到的北京猿人错了多少年了?
回覆刪除时间方面:下边这个动态网站是圣经时间线跟中国部分主要时间点的对比, 两个内容可以相互合理:
http://www.streamsmusic.org/timeline/
从时间点看:这次人类的出现是公元前4180年, 4180BC,不是说之前没有文明, 但是之前的文明跟人类是不一样的, 虽然人类会发现6180年前的考古遗迹, 还有DNA研究, 那个只能证明相似, 不能确定是必然。当然北京猿人的DNA得出的绝对的否定之前的判断, 没有关系。
人类大洪水发生在距今约4500年前, 2519BC,而这个时间点以前, 第一个900年基本没有死人 ,那个是亚当年代的人, 大部分都能活过900岁,山海经无意中证实了这个特点:寿命短的是800岁。
人类在大洪水以后还是一样的语言, 直到巴别塔的时代, 法勒在的年岁, 地球板块分裂, 同时人类语言被搅乱, 所以各种语言的变化是从BC2418这个时间附近开始的, 重点是大家一直以为地球板块是几亿年前的事情。
BC2000年的时代人类诺亚洪水以后的民族基本形成, 中国的夏朝形成部落国家, 亚伯拉罕的家族开始飞速增长,特别的地方, 你文章中的人口迁徙路线, 那个解释墓葬的线索, 对应圣经中人口迁徙的很多路线 ,大部分亚洲的人是闪的后代, 少量亚佛的后代。
人类各地的巨人考古遗迹为圣经这部分提供了实物证据, 特别南美的大脑的的基因研究更是证实的堕落天使与人类混种的证据。
大洪水以前有过更高级的文明 ,在考古上也能看出黄铜存在于大洪水之间的人类。
欢迎作者来挑战这些细节, 每个信息点都会比较有趣的, 比如你可以从巨人这部分开始,中国也有不少这个新闻线索